今日特推: 味蕾夏至面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社会 > » 正文

石粉抵债巧破局,司法护航暖企心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孙明远)“法官,我们公司拖欠的货款终于有着落了,太感谢你们了!”当事人紧紧握着执行法官的手,脸上愁云散去,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起僵持多年的执行案件,也终于在法院的巧思化解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而和解背后,蕴含着司法护航企业发展的深厚暖意。
 
    案情回顾
 
    事情还要从2020年说起,某商贸公司与某矿业公司签订了一份砂石采购合同,由矿业公司向商贸公司供应价值100万元的砂石。签订合同后,矿业公司仅交付了63万元的砂石,剩余37万元的砂石迟迟未履约。万某多次上门催讨,但对方总以各种理由推脱。因矿业公司无法提供剩余砂石,万某才不得以起诉追回之前付的货款和违约金。法院判决矿业公司在判决生效后10日内支付所欠货款及违约金。但判决生效后,矿业公司仍旧没有履行付款义务,万某只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纠葛背后的企业生存危机
 
    “我们也是没办法,公司这两年经营太不景气了,资金链早就断了,别说支付货款了,就连员工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矿业公司的负责人金某一脸愁容地向执行法官解释。
 
    执行法官心里也清楚,若是简单采取强制执行手段,或许能让申请人暂时拿回部分款项,却很可能彻底压垮这家本就艰难的企业,从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经调查发现,该矿业公司确实因经营不善,名下没什么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法官了解到该公司之前一直在做石粉生意,只是如今受限于设备老化、资金短缺,无法单独完成生产——而这,恰恰成了企业唯一的“翻身希望”。
 
    “法官,我们虽然自己生产不了石粉,但之前联系了一家石粉加工厂,我们可以委托他们生产,用生产出来的石粉抵偿部分欠款,您看行不行?”金某向执行法官提出了这样的想法,“只要能缓过这口气,等石粉生意重新做起来,公司就能慢慢恢复元气,到时候就能将欠账全部结清。”
 
    另辟蹊径打破僵局
 
    执行法官立即与申请人联系,说明了矿业公司的现状和他们想用石粉抵账的想法:“咱们不仅要追回货款,也得考虑企业的生存。如果强行拍卖他们仅剩的资产,企业垮了,你们的货款也未必能全额收回。”
 
    “用石粉抵账?我们要那么多石粉干什么,这也不好变现啊。”万某情绪十分激动。
 
    “你先别急,眼下矿业公司确实没有能力以现金支付货款,但以他们的石粉质量在市场上是有一定需求的,等企业恢复生产后,也能将剩余的货款结清。如果一直这么拖下去,你们的货款也很难收回。这不仅是给他们一个机会,也是给你们自己多一个保障。”执行法官耐心地劝说。
 
    ……
 
    万某沉思许久后点头:“法官,我觉得您说的有道理,就按这个方案来!”
 
    悉心调解终成和局
 
    接下来,执行法官多次组织三方进行沟通协调,针对石粉的价格、数量、交付时间等细节进行了反复商议。最终,在法院执行局的见证下,申请人、被执行人以及第三人签订了和解协议。协议约定,矿业公司委托某贸易公司生产价值42万余元的石粉以此抵偿所欠货款。同时约定,若矿业公司后续经营好转,可以现金方式偿还剩余货款。
 
    “真是太感谢法官了,不仅帮我们解决了欠款问题,还保住了我们公司!”金某激动地说,“您放心,等这批石粉交付后,我们就用回笼的资金修复设备,重新生产,一定不辜负法院的帮助。”
 
    这起案件的顺利解决,既维护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又通过灵活执行的方式让身陷困局的企业“重焕生机”。下一步,白河林区基层法院将继续坚持“执行不难”与“护航企业发展”的双重担当,用司法智慧为企业纾困解难,为优化营商环境汇聚起强劲的司法力量。(吉林省白河林区基层法院政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