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杨晨)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切实减轻群众诉累,有效化解基层矛盾,近日,吉林敦化林区基层法院对一起法定继承纠纷案进行巡回审判。经过法官耐心细致的调解,这起让家庭成员积怨日深的案件最终得以圆满化解,各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
王某于去年因病离世,生前未留下遗嘱,遗留下一套位于大石头的农村房屋及若干银行存款。作为法定继承人,王某的配偶李某(化名)、长子王大(化名)、次子王二(化名)及女儿王三(化名)四人,在如何分割这份遗产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围绕房屋的归属、分割方式以及存款的分配比例,家庭成员间多次协商无果,矛盾不断升级,原本的血脉亲情在争执中逐渐消磨,紧张的气氛甚至波及邻里关系。无奈之下,李某与部分子女将纠纷诉至法院,请求法院依法分割遗产。
考虑到本案当事人均居住在该村,且纠纷涉及农村房产处置、家庭情感维系等多重因素,为方便年事已高的当事人参与诉讼,更直观地查明争议房产的现状,同时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法治宣传效果,主审法官郭法官决定将法庭“搬”到村民身边,在大石头巡回审判点开展巡回审判。
庭审前,承办法官便组织双方当事人对争议房屋进行了实地勘验,仔细查看房屋结构、使用状况及周边环境,为后续审理和调解奠定了扎实的事实基础。庭审中,法官认真倾听了每一位当事人的陈述和诉求。了解到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房屋的归属分割和存款的分配上,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长期的沟通不畅积累的怨气。法官敏锐地抓住“亲情”这一核心纽带,在查明案件事实、清晰阐释民法典关于法定继承权及遗产分割原则等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将调解工作贯穿于整个审判过程。
在调解过程中,郭法官始终强调“家和万事兴”的传统美德,语重心长地指出,遗产分割固然重要,但血浓于水的亲情更为珍贵,因争夺财产导致家庭彻底破裂将是无法弥补的损失。郭法官的真诚态度、专业素养和不懈努力,如同春风化雨,逐渐融化了当事人心中积郁已久的坚冰。
经过近三个小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的耐心调解,各方当事人终于放下成见,自愿达成一致调解协议。协议明确,各方就王某的全部遗产再无其他争议,并承诺珍惜亲情,今后和睦相处。所有当事人当场在调解协议上签字确认。承办法官也迅速制作了民事调解书送达各方。一场困扰这个家庭多时、几近撕裂亲情的继承纠纷,在巡回法庭庄严的国徽下,在法官倾注心力的调解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此次巡回审判的成功调解,将司法便民落到了实处,让偏远乡村的群众,特别是年迈的当事人,在家门口就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与便捷,是人民法院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生动写照。
承办法官在事后深有感触地表示:“继承纠纷往往交织着复杂的情感。法律条文或许是刚性的,但司法实践应当充满温度。我们深入乡村,不仅是为了审结一个案件,更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解开当事人的心结,弥合亲情的裂痕,让法律在守护公平正义的同时,也能呵护住人间最宝贵的骨肉亲情。对于家庭内部矛盾,我们始终倡导以协商调解为先,鼓励各方秉持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共同寻求最妥善的解决方案。”(吉林省敦化林区基层法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