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徐瑞颖)窗外蝉鸣聒噪,烈日炙烤着大地。吉林省汪清林区基层法院的法官和书记员背着鲜红的国徽,额角沁着汗珠,步履匆匆地走进居民楼。来到当事人的家中,原告林某坐在沙发上,脚上敷着药,目光低垂;被告尚某坐在对面的小板凳上,眉头紧锁,眼神游离。客厅里,只有沙发上那枚刚刚被郑重摆放的国徽,无声地见证着这场特殊的“家庭法庭”。
“我跟他实在过不下去了!这么多年一直分居,收到的只有冷冰冰的消息……”原告林某提起这段跨越国界的婚姻,委屈难掩。被告尚某远赴海外务工七年未归,这么多年的距离早已让感情冷却成冰。此次尚某匆匆回国处理家事,机票已定,行程十分紧张,尚某跟法官说道:“下周必须返岗,一天也耽误不得!”
然而正当法官准备安排开庭,林某却意外崴伤,寸步难行。一边是行动不便的当事人、一边是即将再度远行时间紧迫的尚某,诉讼程序似乎陷入僵局。“别急,我们把法庭搬到你家!”法官没有丝毫犹豫,那坚定而温暖的声音,瞬间驱散了当事人心中的焦虑与无助,让困局迎来转机。
温馨的客厅里,挂好国徽和条幅。此次调解便在法官的组织下开始了,双方积压多年的怨气如潮水般涌出,指责声、抱怨声此起彼伏,整个客厅都弥漫着紧张而压抑的气氛。但法官并未急于制止,而是静静的倾听,并敏锐地捕捉到矛盾的核心,缺席的陪伴与疏离的沟通,让彼此变得冷漠和疏远。
“婚姻一场,较真对错已无意义。好聚好散,亲情纽带仍在,多想想对方的不易。”法官轻拍林某肩膀,温柔安抚其激动情绪,耐心引导双方跳出怨怼的情感漩涡:“二十载风雨同舟,纵使爱情不再,但彼此付出的情谊不该被抹去。”激烈争吵逐渐平息。
两个多小时的调解中,法官细数过往点滴,引导二人换位思考。尚某望着行动不便的前妻,心生愧疚:“这些年你在家撑起一切,是我亏欠了你…日后若有难处,我定当尽力。”林某眼中亦泛起泪花:“你放心,二老那边,年节我自会去探望。”冰冷的“对簿公堂”,最终升华为一场体面的告别仪式。
一纸调解书,为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画上平静句点,更让两从被束缚的婚姻中解脱出来,尚某如期踏上返程航班,林某亦在家安心养伤。这场客厅里的调解,成为司法为民最生动的注脚。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司法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汪清林区基层法院不断深化“法官多跑腿,群众少奔波”理念,针对老弱病残、交通不便、情况紧急等特殊群体与需求,积极开展巡回审判。田间地头、病榻床前、农家院落,均可化身便民法庭。通过网上立案、上门调解、巡回审判等务实举措,切实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让法治温情浸润人心。(吉林省汪清林区基层法院立案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