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潘雨辰:非遗“活”起来,文化传下去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 正文

潘雨辰:以科技赋能城市更新 用心守护市民乡愁记忆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近日,四川省绵竹市人民公园启动升级改造工程,园内标志性的长颈鹿母子雕塑的去留问题引发了广大市民的深切关注与热烈讨论。市民们热切希望保留雕塑的呼声,不仅是对一件城市雕塑的关切,更是对一份承载数代人成长记忆的情感载体的珍视。绵竹市相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并及时公布了科学、审慎的处置方案:将运用3D扫描技术对雕塑进行1:1原貌复原,使其在原地得以永久展示。这一决策,不仅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是城市更新中保护历史文脉的深刻体现,为如何平衡发展与保护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市民关切凸显公共空间情感价值,城市治理需回应民生期待。
 
    长颈鹿雕塑自上世纪80年代落成以来,已成为绵竹人民公园乃至城市公共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发展变迁,承载了无数家庭的温馨回忆,其价值已远超物质实体本身,升华为一个凝聚集体情感与身份认同的文化符号。市民通过网络留言等方式表达担忧,实质上是期望城市在发展进程中能够保留住这份独特的历史记忆与情感联结。此举深刻警示我们,城市更新不能是简单的“推倒重来”,而必须充分倾听民意,将公众的情感需求纳入决策考量,使城市发展真正契合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科学决策与技术创新是延续城市文脉的有效途径。
 
    面对雕塑因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的客观现实,简单的修补加固已难以满足长期保护与展示的需求。绵竹市相关管理部门没有选择“一拆了之”的简单化处理,而是积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制定出通过3D扫描进行高精度数字化存档并原样复原的方案。这一方案,既尊重了文物的原真性,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其历史信息与艺术价值;又运用技术力量解决了实体保护难题,确保了其能够安全、长久地传承下去。这充分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结合,展现了城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三、守护记忆与提升品质并重,探索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将长颈鹿雕塑的保护性复原纳入公园整体改造规划,是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生动实践。它向公众明确传递了一个信号:城市更新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同时让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风貌得到更好的彰显与传承。此举不仅安抚了市民的怀旧情绪,更增强了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升了社会凝聚力。这启示我们,未来的城市建设工作,应更加注重挖掘和利用好本土文化资源,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从而走出一条既有“面子”更有“里子”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绵竹市对人民公园长颈鹿雕塑的处理方式,是一次成功的公共决策实践。它有效回应了民生关切,运用科技解决了保护难题,平衡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期待修复后的长颈鹿雕塑能继续作为绵竹的城市名片之一,见证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也应从中汲取经验,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加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让城市的发展更有温度、更具内涵。(作者:四川省绵竹市 潘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