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法院队伍的"00后",前年我加入执行局,成为了一名书记员。刚进入法院时,我曾“天真”地以为执行工作不过是些跑腿的体力活,但两年来的亲身经历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份工作沉甸甸的分量。
最令我难忘的是第一次和同事查扣抚养费的那天,我从未想过会为800元奔波一整天。那天,我和法官辗转五家银行,在无数账户中搜寻这笔微薄的抚养费。烈日下奔走时,我不止一次的感慨:基层法院的执行工作怎么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直到完成扣划,收到申请人那句"孩子的生活费有着落了",我才突然明白——执行工作从不是用金额衡量的。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数字背后,可能是某个家庭的希望,是法律文书的尊严,更是司法公信的基石。
现在我习惯了在银行、房产局之间穿梭。磨破的皮鞋记录着每一次查找财产的执着,堆积的案卷见证着每一份法律承诺的兑现。作为青年执行干警,我渐渐懂得:正义的实现不仅需要法庭上的庄严宣判,更需要我们这些"司法最后一公里"的守护者,用脚步去丈量,用双手去落实。
无数个小案子教会我的,是执行工作最朴素的真谛:群众利益无小事,司法为民见初心。
还有一个案子让我印象深刻,那起农民工讨薪案给我上了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一课。
2024年寒冬,陶某为追讨血汗钱四处奔走,而被执行人金某却屡屡失信。接手案件后,我和同事们立即展开行动。有时我埋首在堆积如山的案卷中,键盘敲击声与打印机轰鸣声此起彼伏;有时我们顶着刺骨寒风走访调查,挨家挨户摸排财产线索。当查控系统反馈无可供执行财产时,我们没有气馁,反而激发起青年干警特有的那股不服输的劲头——既然线上走不通,那就用脚步丈量真相!
在辗转多地查找被执行人及财产线索,我们终于将藏匿多时的金某传唤到案。面对其百般推诿,我配合法官既坚持原则又讲究方法:一方面严正告知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制作详实的执行笔录;另一方面耐心释法明理,用一个个真实案例唤醒其诚信意识,最终金某偿还了拖欠的工资,履行了应做的义务。当看到陶某颤抖着双手接过拖欠的工资时,我明白了执行工作不仅是法律文书的冰冷送达,更是司法温情的生动传递。
如今,我早已不是那个懵懂的“新兵”,成长为一名能独当一面的书记员。从熟练操作各类办案系统,到配合法官开展线下调查;从快速精准地制作笔录,到参与执行调解化解矛盾,每一项工作我都能游刃有余。但那份属于“00后”的冲劲与韧劲,始终在我心里激荡,激励着我在执行路上不断前行。
作者:吉林省汪清林区基层法院执行局 王聪 陈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