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聂静:幼儿园自主游戏发展策略研究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 正文

薛妍: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研究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摘要:本研究立足于“双减”政策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双重要求,针对当前小学英语作业中存在的机械重复、缺乏分层、忽视素养培育等问题,通过构建并实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作业设计体系,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文化理解力、思维品质与学习自主性。研究不仅为一线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路径,也对作业设计改革中遇到的现实困境进行了深入反思与展望。
 
    一、现状及研究意义
 
    在当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双减”政策深度推进的背景下,教学改革已从课堂教学延伸至作业设计环节。小学英语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与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关键学科,其作业设计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然而,现状却不容乐观:首先,作业内容单调固化,多以抄写、背诵、练习册等机械性任务为主,沦为单纯的知识记忆工具,严重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其次,作业形式单一乏味,几乎完全依赖纸质书写,缺乏口语表达、情境表演、实践探究等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任务。再次,作业设计“一刀切”,未能充分考虑学生个体间的巨大差异,导致基础薄弱的学生产生挫败感,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则感到“吃不饱”。最后,评价方式单一,以教师批改打分为主,缺乏对过程、思维及进步空间的多元反馈。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旗帜鲜明地提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使得作业的功能必须发生根本性转变——从简单的知识巩固工具,升级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本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理论层面,它将核心素养理论与作业设计深度融合,构建了系统的设计框架,填补了该领域的理论空白。在实践层面,它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具体、可复制、可操作的分层作业案例与实施策略,旨在切实减轻学生无效作业负担,提升英语教学育人质量,是落实“双减”与新课标要求的必然选择和迫切需求。
 
    二、实施及研究成效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采取了多元方法相结合、分阶段推进的策略,全面系统地开展了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与实践。研究初期,通过广泛查阅156篇文献、23部专著及12份政策文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借鉴了英美项目式与生活化作业的有益经验。同时,对三至六年级768名学生和186名教师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5%的学生认为现有作业形式单一,78%的教师未将核心素养明确融入作业设计,62%的教师对分层作业感到困难——这些数据为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改进方向。在此基础上,团队深入分析了50个国内外典型案例,自主研发了82个素养导向作业案例,形成“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反思”的完整设计路径。为进一步检验实效,我们在三至六年级中分别选取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约180人),开展了为期一学期的实证对比。实验组实施素养导向的新作业模式,对照组仍采用传统作业,通过前后测数据收集与SPSS统计分析,科学评估新模式的成效。
 
    实践过程中,研究严格遵循阶段计划:准备阶段(2024.4-6)着重团队建设、理论学习和现状调研;实施阶段(2024.7-2025.3)则系统开发了40个涵盖“基础型—提升型—拓展型”的分层案例,并在实验班推行“布置—完成—多元评价—反馈”机制。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策略,如为学习困难学生录制微课、优化评价流程,开展中期评估后新增25个案例,最终形成《素养导向作业实施指南》并举办作业成果展。结题阶段(2025.4-5)系统整理数据、撰写报告,并汇编案例集、指南及学生作品集,为后续推广奠定基础。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研究取得显著成效。实验组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均有大幅提升:英语综合平均分提高16.7分,能进行日常对话的学生比例从42%增至88%,能完成高质量英语写作的比例从35%升至76%;对中西方节日习俗有基本了解的学生比例从29%上升至83%;在开放性问题的回应中,能提出3条以上合理建议的比例由31%提升到79%;主动预习和积极参与小组协作的学生比例也分别达到82%与90%,显示出良好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能力。此外,我们构建了以“三维四类五级”为核心的新型作业体系:“三维”聚焦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与学习能力;“四类”涵盖随堂、课后、单元及项目作业,形成渐进式作业生态;“五级”则通过基础级到挑战级的差异化设计,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这一体系不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推动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组中88%的教师成功转向素养导向的设计思路,多项作业案例在县级评选中获奖,整体教学实践因“教—学—评”一致性增强而实现质的提升。
 
    三、反思与展望
 
    尽管研究成效显著,但反思过程也揭示了若干深层次问题。首先,作业实施的差异化仍有提升空间,大班额背景下难以实现完全的个性化,对特殊需求学生的关注不足。其次,跨学科融合的深度不够,现有作业多与美术等学科简单结合,与数、科等学科的深度融合有待开发。最后,多元评价体系的操作性和科学性需优化,部分主观性作业缺乏细化的量化标准,且多元评价方式增加了教师负担。
 
    展望未来,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研究应朝着三个方向深化:一是探索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利用AI、大数据开发智能作业平台,实现个性化推送、自动批改与学情分析;二是深化跨学科作业设计,建立跨学科教研团队,开发主题式项目作业,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素养;三是开展长期跟踪研究,验证素养导向作业对学生发展的长期影响,持续完善作业体系。素养导向的作业改革是一项长期工程,需持续探索,以期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更大力量。(山东省沂南县第二实验小学薛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