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在执行岗位上写下青春答案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 正文

指尖的暖流:我亲历的第一堂执行课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刚穿上这身制服,执行局的办公室还氤氲着陌生的油墨味。卷宗在我桌角摞成小山,每个牛皮纸袋里都装着人生百态。法官常说,执行这活儿,是要把“纸上的公平”变成“兜里的暖意”,这话在我心头盘旋,却像隔着一层毛玻璃,模糊不清。直到我真正跟进了莫某某那个案子——作为法官助理参与的第一个完整案件,冰冷的字句才终于凝成了滚烫的生命体验。
 
    档案袋上的名字透着沉重的无力感:莫某某。一次工厂事故,冰冷的机器吞噬了她左手的食指和中指,造成开放性指骨骨折,也几乎吞噬了她赖以生存的尊严。判决书下来了,可赔偿金却像被焊在了空气中,看得见,摸不着。远方的韩某某老板选择了沉默和推诿,距离的鸿沟、人心的藩篱,让这份生效的判决在莫某某手中轻飘飘的,如同无力的叹息。案子,就这样从异地移交到了我们珲春林区基层法院执行局。捧着卷宗,我指尖冰凉,这第一课,难度不小。
 
    “急案、重点案!”刘法官看完材料,眼神锐利如刀,声音却沉稳有力,“时间不等人,受伤的等不起!小刘,立刻梳理财产线索,下午就约谈韩某某!”
 
    距离,不是执行停步的借口!这句话像钉子一样楔进我心里。但韩某某不配合的态度让我心头一沉,这怎么办?刘法官没有丝毫犹豫:“走,当面去聊!”
 
    第一次随法官外出执行,我手心微微出汗。面对韩某某,我能清晰地感觉到那股强烈的抵触。刘法官并未一上来就施压,而是耐心听他倒苦水,说着经营难、周转不畅。就在他试图用困难当盾牌时,刘法官话锋一转,法理的重量瞬间压了下来:“韩老板,法律不讲困难,只讲责任。工伤赔偿是铁律!失信、限高,这些一旦背上,你的生意可就真难做了。”我看见韩某某的嘴角抽动了一下。
 
    刘法官紧接着又说,语气里带着一种推心置腹的温度:“难处,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但逃避绝不是出路。主动承担责任,把事情解决干净,对你、对莫某某,都最好不过。”这不是冰冷的说教,而是设身处地的剖析。好几次这样直面交锋,我在旁边记录着、观察着。韩某某眼中的抗拒,竟在法官情理交融的坚持中,一点点褪去了硬壳。终于,那个下午,当他拿起笔签下缴费单时,不再是犹豫的涂抹,而是带着一种如释重负般的决断。执行款,真的到账了!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种纯粹的雀跃——纸上权利,落地成金!
 
    本以为案子圆满落幕,一个小插曲却像警钟一样敲响:莫某某因伤残和路途遥远,困居异地,根本无法前来领款。“怎么能让她再受奔波之苦?”刘法官没有丝毫停顿,“我们送过去!”这句斩钉截铁的话,让我心头猛地一热。多走这一步路,是把正义“递”到心坎上的温度。
 
    我跟在刘法官身后,驱车前往莫某某所在地的法院。窗外景色流转,心中百感交集。在另一间法院的接待室里,我们见到了莫某某。面容憔悴,双手裹着厚厚的纱布,眼神里交织着期盼与一种长久压抑后的畏缩。刘法官轻声解释着流程,声音格外温和。当那张承载着赔偿的汇款单交到莫某某手中时,她用尚完好的右手小心翼翼地摩挲着单据边缘,仿佛在确认它的真实。然后,她用裹着纱布的手笨拙地去碰单据,指尖微微颤抖,喉咙哽咽了:“谢谢……谢谢法官!我以为……这钱……没指望了……”她反复说着“谢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声音破碎,却比判决书上的每一个字都更有分量。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看到“司法为民”四个字,是怎样流淌进焦渴的心田,让荒漠长出绿意。
 
    那一刻的震颤,在我心头久久不散。返程的路上,夕阳给远山镀金,我看着前方专注开车的刘法官的背影,和他制服上那枚沉甸甸的法徽。我的第一堂执行课结束了,收获远比卷宗厚重——我看见了法徽之下滚烫的情怀:是不畏距离的迎难而上,是法理与情理的智慧交融,更是那句“我来送”背后的无上担当。原来,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步,不只是敲下印章,更是把带着体温的公正,亲手放进那双颤抖着、期盼着的手中。这份温热,会一直流淌在我这身灰色制服之下。
 
    作者:吉林省珲春林区基层法院 刘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