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路变迁
散文(朱玉富)
盼望已久的柏油路终于铺进了生我养我的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罗汉峪小山村。为了一睹新路风采,我背起了回家的行囊。
下了公共汽车,钻进一辆钢城小镇的士,一路上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爬过最后一道低矮的山冈,出租车便稳稳地停在了熟悉的村口。举目四望,家乡农舍俨然炊烟袅袅依旧。脚下,一条崭新的柏油路平直而光滑。它陌生地扑入我的眼帘,一丝丝抽出深埋心底的记忆。
小时候,家乡村路是真正羊场小道的黄泥土路。它穿过田野,绕过山坡,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四季轮回中,父辈们用僵直的扁担丈量着生活的劳累和艰辛,村路是他们的脚底抹不去的痛。但是儿时,它却是我的乐园。我读书的小学位于鸡犬相闻的村中。春天,采几朵不知名的花儿,拔一束甜嫩的茅草,和翻飞的彩蝶嬉戏相随。秋日,过小桥流水,踏落叶缤纷,与成熟的庄稼一路同行。在小小的童心里,清晨晶莹的露珠和黄昏火红的晚霞一样迷人。兴致所至,我会捉一只蚂蚱、蜻蜓或青蛙,带到学校放进同桌的书包里,逗引得女同学大声叫喊。其实她们不是害怕,而是开心地傻傻的笑。
流年似水,无忧的小学时光和烂漫的童年一道离我远去。中学位于十二公里之外的小镇上,步行在崎岖的乡间小道上,需要一个半小时。学校没有住宿条件,我只能早出晚归。上学时,怕迟到;放学后,怕天黑。乡路默默地承受着我孤单而匆忙的脚步。鞋子走坏了一双又一双。夜晚昏暗的煤油灯旁,母亲纳鞋的身影让我心疼心碎。
终于有一天,振兴新农村的推土机打破了乡村的宁静。伴随着马达的轰鸣,一条宽阔的道路横空出世。虽然依旧是土路,却令我激动不已。没多久,父亲给我买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大半新,我如获至宝。此后每天都骄傲地骑着“凤凰”迎朝霞送夕阳,飞驰在乡间大道上。眼前原野如画,耳边呼呼生风,古人云“春风得意马蹄疾”,大概就是这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吧。
但是好景不长,乡路日益暴露出它的狰狞面目。一天放学后突然下起了暴雨,刚刚还很干燥的路面一会儿就变得泥泞不堪。车轮深陷进烂泥里,往日轻巧的自行车显得无比沉重。我浑身湿透,如同一只折翅的小鸟,无助而伤感。父亲来接我了。他把雨伞递给我,随即扛起那辆垂头丧气肮脏笨重的自行车没入雨中。望着他瘦小背陀的背影,我的鼻子直发酸,泪水不争气地夺眶而出。
跳出“农门”成了那段青春岁月里挥之不去的苦涩的梦,我便更加努力地学习。梦想终于成真。上大学的那天,亲人们在路上燃起了鞭炮,清脆的爆竹声一直把我送到一个叫徐家庄的车站。火车起动了,回首逐渐消失的道路和远去的村庄,感觉自己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那一刻,我的心突然好痛,久违的泪水溢满眼眶,模糊了视线。故乡的路,真的是一条让人又爱又恨的路。我的老家在一个黑石坝子沟壑里,每次要从村里走到镇上,都得先走出黑石坝子的那个沟口。村里到沟口的路,简直像一条蠕动的蛇,蜿蜒曲折,沿着小河爬行。
老话说得好:“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这句话真是一点儿都没错!每次下雨,路上都是泥泞不堪,坑坑洼洼的地方多得是,根本不好走。道路全是泥土,下雨后湿漉漉的,混着泥土的芳香,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那时候,我每次去镇上赶集,都得靠两条腿走着去。道路坑坑洼洼,每次抬脚都要注意下一步该踏哪个位置,生怕扭了脚腕。那时候我就想着,一定要努力读书,顺着这条路,走出这山沟。
在村里小学读到四年级时,初中的时候改革,撤掉了村里的小学,需要到镇上的小学住寝就读。所幸的是,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村里的泥土路也变成了五米宽的柏油路,再也不用深一脚浅一脚小心翼翼的走路了。从村里到镇上学校接近二十里的路程,每一次接送的是闪烁着LED红灯的校车,昔日泥巴路,今朝变通途。公路通了,信息灵了,视野开阔了,勤劳的人们加快了致富的步伐。家底殷实的人家买汽车,跑运输,财源滚滚;家底薄的,走出山村去外地务工,腰包同样鼓起来。家境富裕了,漂亮的楼房盖起来了,过去只有城里人享用的家具、家电;微博、微信、QQ、农村淘宝店、互联网+也用得得心应手,农民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舒坦滋润的好日子。
柏油路通了,山里的特产值钱了,不再霉烂在荒郊野外;沉睡地下的矿藏终见天日,贫困县的税收上去了;牛羊满山坡,养殖大户增多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学来了,化肥运进山了,田地里的庄稼增产了;上学的孩子不再愁,乘坐校车上学不再是神话;小家碧玉似的风景区得以开发,游人如织,身心得到休憩……
在外漂泊四十多年,每一回思乡的梦中总有村路无言的纠缠。飞扬的尘土定格在心底不可触摸的角落,成了它多年不变的写照。但是今天,乡路却以最体面的容颜迎接我的归来,笑纳我的惊艳。在村村通、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平坦的柏油路、村外的生产水泥路链接村村户户、开进山村的公共汽车也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它正引领着家乡走出封闭,迈进新的时代,现今的老家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罗汉峪村,五条五米宽的水泥路已经纵横交错地连接着村民的责任田,三轮车、拖排车成为农人的运输工具,小轿车早已普及各家各户,天然气连接到别墅小楼,柴火灶被历史封尘。............
伫立村口,站在崭新的老街的柏油路上,任凭清风撩拨我凌乱的头发,有点点泪珠从眼角滑落。极目远眺,夕阳下,纵横交错的柏油路如同一条亮丽的丝带,在田野上飞舞,飘向大城市,让昔日封闭的山货、农产品走出来山门,走进了市场、超市,以绿色、有机、生态成为人们抢购的宠儿。
作者:朱玉富,济南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