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各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人才挑战。一方面,发达地区的“人才虹吸效应”日益凸显;另一方面,转型升级对人才的渴求愈发迫切。破解这一难题,需要打好“引育用留”的组合拳,构建良性循环的人才发展生态。
精准引才,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不同地区需要找准自身定位,打好“特色牌”。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经济,绘制“人才地图”,按图索骥,实现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情感引才同样是地方的特色优势。通过建立在外人才库,搭建回乡发展平台,以乡情亲情为纽带,吸引本土人才“洄游”。柔性引智提供了新思路。打破户籍、地域、身份等刚性约束,“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入股、短期服务等多种形式,让更多人才为地方发展贡献智慧。
精心育才,厚植成长沃土,激发内生动力。人才工作必须处理好“外来输血”与“本土造血”的关系。建立分层分类的培养体系至关重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群体,量身定制培养方案,避免“一锅煮”的粗放模式。实践是最好的培养方式。不少地方探索“导师帮带制”,让经验丰富的专家与青年人才结对,在实战中传授经验、锤炼本领。这种“传帮带”不仅传承了技艺,更传承了作风和精神。校地合作、产教融合为人才培养开辟了新通道。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开展定向培养,既解决了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也积累了宝贵的人才资源。
科学用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破除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打破“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的桎梏,真正以能力、贡献为导向,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畅通人才流动渠道,促进人才在不同领域、不同单位间合理流动。通过“人才下沉”推动“服务下沉”,让更多人才走向基层一线,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价值。完善评价机制是关键一环。建立符合实际需要的人才评价体系,将服务贡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践成效等作为重要指标,使评价指挥棒更加科学、更加精准。
用心留才,近者悦,远者来。优化政策环境是基础。从安家落户到子女教育,从医疗保障到配偶就业,构建全方位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不少地方建设人才公寓,发放生活补贴,打出政策“组合拳”,增强了人才的获得感。营造发展环境是关键。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提供成长进步的空间,让人才看得到前景、望得到未来。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使用机制,给予人才更多的自主权,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提升人文环境是升华。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社会氛围,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荣誉感。
人才兴则事业兴。我们要真正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用心用情做好“引育用留”四篇文章,必将成为人才集聚的高地、创新创业的热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作者:四川广汉市 胡小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