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在执行岗位上写下青春答案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 正文

以“诚”打破沟通壁垒,以“行”入户炕头解纷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周末铃声启
 
    身为一名刚入额的法官,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于是周末在单位加班,在办案中学习、成长。突然办公室响起一阵电话铃声,我心中疑惑,还是拿起了电话,话筒中传来刘某焦急的声音:“法官,我的钱早就还上了,银行咋还把我告上了?”
 
    原来是我承办的一起金融借款纠纷,刘某系涉案借款合同的连带保证人,因债务人到期未偿还借款,银行遂将二人一并起诉。刘某的心情可以理解,之前我家里就遇上过纠纷,等待案件处理结果的过程,十分煎熬,做什么事都无法专心,心中始终蒙着一层阴影、坠着一块大石,想必这也是大多数当事人的心情。案情本身并不复杂,我想以调解方式,尽速解决纠纷。
 
    我深知,如我在诉,不是口头禅,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多方协调求最优解
 
    “连带保证的话,银行现在找你要钱没有问题,不像一般保证,有先后顺序,只有在债务人无力偿还的情况下,你才承担保证责任,替债务人还钱。你先不要急,我和银行那边沟通、沟通,看看能不能变成一般保证。”我对刘某说道。
 
    “债务人那边有两套房产,涉案数额也不大,如果你方有调解意愿的话,能否同意刘某只在债务人无法清偿债务时,承担保证责任?”我对银行代理人说道。
 
    经多次协调,双方对保证形式的变更没有意见。下一步,我打算走进债务人家里做调解工作,我想这对缺少农村生活经验的我而言无疑是一次挑战,但我相信“诚”者无敌。
 
    进家门炕头解纷
 
    “小伙子,我身体不好,有心脏病,行动不便,不能去你们法院了。”
 
    “黄大娘,您身体不好,不用过来,我们这就去您那调解,带着银行的人一起去。”
 
    一句大娘,您身体还好么?拉开了家常。原来,黄大娘与银行签订《农户借款合同》用于经营果树,没成想老伴去年去世了,收成也不好,家庭困难,还落下了一身病,致使银行贷款迟迟还不上。我默默的听着,心头一阵发酸,以往当助理的经验告诉我,很多纠纷就是在拉家常的过程中解决,只要打破沟通壁垒,调解就不是难事。
 
    “再给我点时间吧,实在不行,我还有一套不住的房子,到时候让银行拿去吧,可别连累小伙子,替我们还债了”“您不用说了,法官,我们同意调解方案。”双方当场在调解协议上签字。
 
    临走时,我紧紧握住黄大娘的手:“大娘,之前不知道咱家里现在这么难,但是案子到法院了,我们就得处理,调解对咱来说是最有利的,您多保重身体,祝您早日康复。”,黄大娘直把我们送出家门。之后,刘某来法院在调解协议上签字,该案告结。
 
    民生无小事,我们手头的每一起案件,无论复杂与否,对当事人来说都是大事,我们也应当以办大事的审慎,多走走路、多下下地、多串串门,寻求案件最优解。
 
    作者:吉林省珲春林区基层法院 朴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