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学评价是推动课堂改革的核心杠杆,传统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存在主体单一、维度狭窄、激励不足等问题,制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本研究构建“情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提出多元主体参与、动态积分激励、过程跟踪反馈三大推进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学习内驱力及教师评价素养,为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改革提供了可操作的范式,为区域教育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情智课堂;教学评价;积分机制;核心素养
一、研究背景与价值
1.问题审视:传统评价的困境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教—学—评”一体化,但当前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仍面临以下问题:一是主体单一化:教师主导评价,学生被动接受,家长与社会参与不足。二是维度片面化:过度关注学业成绩(如听写、考试),忽视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过程性表现。三是激励浅表化:以分数排名为主的奖惩机制,难以激发学生深层学习动机。
沂南县2023年调研数据显示,76%的教师仍以“单元测验+期末成绩”作为主要评价方式,学生课堂参与率不足50%,厌学情绪普遍。
2.情智课堂评价的提出与价值
“情智课堂”评价体系以“情智共生”为核心理念,将情感激励与智慧发展融入评价全过程,其价值体现在:
一是理论创新:构建“主体—工具—场景”三维评价模型,推动教育评价理论的本土化发展。
二是实践突破:通过可操作的积分机制、过程跟踪工具,破解“重结果轻过程”难题。
三是社会意义:促进教育公平,为乡村学校提供低成本、高成效的评价改革方案。
二、情智课堂教学评价的推进方法
情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多元主体参与、动态积分激励、过程跟踪反馈”为核心,通过系统性设计实现评价的育人功能。
(一)多元主体参与:构建“四维联动”评价网络
突破教师单一评价局限,形成学生、同伴、教师、家长协同参与的立体化评价网络。
1.学生自评:赋能反思能力
(1)工具开发:设计“学习成长日志”,学生每日记录课堂表现(如“今天我举手几次?”“我帮助了哪位同学?”),并自评星级(1-5星)。
(2)实践案例:孙祖镇中心小学实验班学生通过日志反思,主动改进学习策略,如将“单词记忆困难”列为重点目标,制定“每日打卡计划”。
2.同伴互评:培养合作意识
(1)小组评价量表:从“倾听态度”“贡献度”“语言准确性”三个维度设计量表,小组内互评并反馈。例如,在“英语情景剧”活动中,各小组根据量表评选“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
(2)跨组竞争机制:引入“战队积分榜”,每月公布各战队总分,激发集体荣誉感。
3.教师评价:专业化与差异化
(1)多维度观察表:教师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四个核心素养维度记录学生表现,每周生成个性化反馈报告。
(2)分层评价策略:针对学困生,采用“进步积分制”(如单元测试提高10分奖励5分);针对优生,设置“挑战任务积分”(如创编英语故事奖励10分)。
4.家长与社会参与:拓展评价场域
(1)家庭实践任务评价:设计“亲子英语角”“节日文化调研”,家长通过“钉钉打卡”提交视频或照片,教师给予积分奖励。
(2)社区联动评价:联合图书馆、文化馆举办“英语风采大赛”,评委由教师、家长、社区代表组成,获奖学生可获得“社会实践积分”。
(二)动态积分激励:迭代升级的“乐学币”机制
积分机制是情智课堂评价的核心驱动,通过四阶段迭代实现长效激励。
1.初级阶段:贴画奖励
操作方式:课堂表现优异者获得水果、动物贴画,10张贴画兑换铅笔、橡皮。
局限:贴画易损毁、伪造,且奖励物质化,难以持续激发兴趣。
2.优化阶段:定制乐学币
(1)工具升级:引入面值为1分、5分、10分的“乐学币”,加盖教师印章防伪。
(2)奖励扩展:积分可兑换“优先选座权”“免作业卡”等非实物奖励,增强灵活性。
3.融合阶段:校级积分体系
(1)跨学科整合:将英语积分与德育、美育等结合,如“文明礼仪积分”可转换为乐学币。
(2)长效激励:学期末累计积分前10%的学生获评“情智之星”,颁发校级证书。
4. 智慧阶段:数字化管理
(1)平台支持:开发“乐学银行”APP,学生可实时查看积分、兑换虚拟奖品(如“电子奖章”)。
(2)数据分析:系统自动生成学情报告,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三)过程跟踪反馈:“周检查统计法”与帮扶机制
通过常态化跟踪与精准帮扶,确保评价贯穿学习全过程。
1.周检查统计法
操作流程如下:
(1)检查员培训:每周选拔5名学生担任检查员,教师对其进行单词认读、对话背诵标准培训。
(2)分组抽检:利用自习课时间,学生以战队为单位接受检查,检查员记录通过情况。
(3)数据反馈:未通过学生名单及薄弱点汇总至教师,用于分层辅导设计。
(4)案例效果:沂南县第四实验小学通过该方法,单词掌握率从68%提升至92%。
2.结对帮扶机制
(1)“1+1”帮学小组:每位学困生匹配一名“小导师”,双方签订“帮扶协议”,约定每日辅导内容与目标。
(2)双倍积分激励:帮扶双方共同完成任务可获得双倍积分,如“小导师”帮助学困生通过周检,各奖励5分。
3.家校共育反馈
(1)周学习反馈表:教师每周向家长发送电子反馈表,包含积分详情、学习建议及家庭任务(如“亲子共读10分钟”)。
(2)家长评价权:家长可通过反馈表对教师教学、学校管理提出建议,形成双向互动。
三、实践成效与反思
(一)实践成效
1.学生层面
(1)学习动力提升:实验班学生课堂举手率从35%增至82%,2023年全县英语戏剧节中,78%的获奖节目来自情智课堂实验校。
(2)学业成绩突破:孙祖镇中心小学及格率从65%升至98%,优秀率从28%跃至85%,创全县最高记录,孙祖小学英语毕业班教学质量获全县第二名。
2.教师层面
(1)评价素养提升:课题组教师100%掌握多元评价工具,开发《情智课堂评价案例集》收录课例30个。
(2)专业成长加速:3人获“临沂市教学能手、新秀”称号,5篇相关论文发表于省级及以上期刊。
3.区域影响
(1)教学质量跃升:沂南县小学英语质量监测上移全市前列。
(2)模式辐射推广:经验在河南、陕西等多地乡村学校复制,惠及师生超5000人。
情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多元主体参与、动态积分激励、过程跟踪反馈三大策略,有效破解了传统评价的弊端,实现了“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目标。下一步,课题组将进一步融合技术手段、深化家校社协同,推动评价从“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升华,为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持续动力。
备注:本文系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小学英语情智课堂的生态支持及推进策略研究”(立项编号:2023JXQ105)阶段研究成果。(作者:山东省沂南县孙祖小学 刘玉瑞 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尹若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