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刘玉瑞 尹若飞:小学英语情智课堂教学评价的推进方法研究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 正文

尹若飞 刘玉瑞:小学英语情智课堂的生态构建途径探究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传统小学英语课堂暴露出的机械灌输、学生兴趣不足、核心素养培养薄弱等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以山东省沂南县小学为实践场域,提出“情智课堂”生态构建模式,通过文化系统、评价系统、教学系统三大支撑体系的协同作用,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与智慧融合为驱动的课堂教学改革路径。实践表明,该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语言应用能力及核心素养,同时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和区域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研究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推广意义。
 
  关键词:情智课堂;生态构建;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核心素养
 
  一、研究背景与价值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英语教学应注重“乐学善学”,通过情感体验与思维发展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然而,传统课堂普遍存在“重知识轻情感、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课堂参与度低、语言运用能力薄弱。沂南县小学英语教学调研显示,部分学校及格率不足70%,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厌学现象突出。在此背景下,探索一种以情感激发为基础、以智慧提升为目标的新型课堂模式势在必行。
 
  “情智课堂”生态构建以“情智融合”为核心,将情感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旨在破解传统课堂的桎梏。其价值体现在三方面:
 
  在理论价值上,它丰富了“情智教育”理论体系,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生态化视角的实践框架。在实践价值上,通过构建文化、评价、教学三大系统,形成可操作的课堂改革路径,助力新课标落地。在社会价值上,能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为区域教学改革提供示范样本。
 
  二、情智课堂生态构建的主要措施
 
  (一)文化系统的构建:唤醒主体意识,营造情感浸润的学习生态。文化系统是情智课堂的根基,通过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等策略,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
 
  1.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首先进行差异化角色定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将教师定位为“学习伙伴”,通过英语第一课的趣味互动(如动作指令游戏、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树立“我能学好英语”的自信。
 
  其次做好课堂主权移交:设计情景对话、小组展示等活动,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如低年级学生通过“提问教师”体验主体地位,高年级通过创编英语短剧深化参与。
 
  2.激发学习兴趣的三大激励法
 
  一是游戏化教学:结合单元主题设计课前、课中、课后游戏,例如“单词接龙”“情景闯关”,让学生在玩中学。二是战队竞赛机制:将班级分为若干战队,通过积分竞赛(如口语表现、作业质量)激发集体荣誉感,定期兑换文具等奖品。三是物质与情感激励:采用“乐学币”积分制(1分、5分、10分面值),积分可兑换个性化奖励(如“免作业卡”“与校长共进午餐”)。
 
  3.建立科学规则与师生关系
 
  首先实现课堂规则可视化:制定“红绿灯”纪律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通过手势提示维持秩序。同时做好师生情感联结:教师通过课间游戏、家访、谈心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
 
  (二)评价系统的构建:多元动态跟踪,实现以评促学的良性循环。评价系统是情智课堂的“导航仪”,通过过程性、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持续进步。
 
  1.多元评价主体与维度
 
  在横向评价上,涵盖课堂表现(态度、习惯)、监测表现(答题规范)、作业表现(实践性作业)等维度。在纵向评价上:引入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家长反馈,形成“学生—教师—家长”三方联动。
 
  2.积分评价的长效机制
 
  前后四阶段迭代:从初期贴画奖励(2011年)到定制防伪“乐学币”(2016年),再升级为校级积分体系(2018年),积分与学科素养、行为习惯挂钩。其次是周检查统计法:每周对单词认读、对话背诵等项目进行抽检,由学生担任“检查员”,数据用于个性化辅导。
 
  3.跟踪评价与帮扶机制
 
  一是开展结对帮学:针对学习困难学生,教师亲自指导并匹配“小导师”,完成帮扶任务可获得双倍积分。二是做好家校共育:通过“周学习反馈表”向家长通报进展,鼓励家庭参与英语实践活动(如亲子对话打卡)。
 
  (三)教学系统构建:资源联动共生,构建深度学习生态链。教学系统是情智课堂的“发动机”,通过资源整合与情境创设,推动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
 
  1.采用“五步滚动”教学模式
 
  第一步资源联动:整合教材、生活素材(如教室实物)、网络资源(智慧云平台微课),设计主题化学习任务。第二步预习推动:布置分层预习任务(如点读跟读、绘制思维导图),70%学生通过预习达到“会读知晓”。第三步展示拉动:课堂中设置“口语小达人”“情景剧表演”环节,鼓励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第四步有效互动:采用TPR教学法(全身反应法)、戏剧教学法,通过肢体语言与角色代入深化理解。第五步评价驱动:即时反馈与积分奖励贯穿课堂,如“口语小达人”“创意之星”评选。
 
  2.情景教学与知识建构
 
  一是构建生活化情境:在“Classroom”单元教学中,利用课桌、黑板等实物进行词汇操练;在“Food”单元组织“英语餐厅”角色扮演。二是探究跨学科融合:结合美术课设计“英语单词画报”,结合音乐课创编“单词歌谣”(如《颜色歌》《动物歌》),增强记忆趣味性。
 
  3.合作探究与难点突破
 
  一是分层任务设计:针对单词记忆难题,低年级通过“词卡配对游戏”巩固,高年级通过“单词故事创编”深化应用。二是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梳理单元知识,如绘制“季节与活动”关联图,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三、推进策略与研究成效
 
  (一)推进策略
 
  第一步:构建“点—线—面”辐射机制:以实验班为“点”,通过课例展示、教研交流形成“线”,最终依托市县校三级平台实现全县推广。第二步:注重成果物化与传播:开发《单词歌谣汇编》《趣味故事集》等校本课程,举办“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系列化活动,组织市县级“英语戏剧节”“素养展评”活动,扩大影响力。第三步教研支持体系:成立专家顾问团队(省、市教研员),定期组织“情智课堂”专题培训、跨校观摩,确保理论与实践同步更新。
 
  (二)研究成效
 
  在学生层面上,实验班及格率从65%提升至98%,优秀率达90%;市县通过举办“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系列化活动,组织市县级“英语戏剧节”“素养展评”活动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显著增强。教师层面上,课题组教师发表论文10余篇,开发精品课例20个,2人获评市级教学能手、新秀,形成“情智课堂”骨干教师梯队。在区域层面上,沂南县小学英语教学质量连续三年居全市前列,“情智生态圈”经验获沂南县基础教育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尽管情智课堂生态构建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积分奖励依赖外部刺激的情况,需进一步探索内驱力激发机制。未来研究将聚焦“智慧课堂”与情智教育的融合,同时加强家校社协同,构建全域英语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周凤梅. 基于深度学习的情智课堂实践与思考[J]. 江西教育, 2023(18): 24-28.
 
  [3]师林美. “情智共生”英语课堂的构建[J]. 教育, 2020(09): 29.
 
  备注:本文系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小学英语情智课堂的生态支持及推进策略研究”(立项编号:2023JXQ105)阶段研究成果。(作者:山东省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尹若飞、 沂南县孙祖小学 刘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