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谌钱婷:唯有坚守初心,方能行稳致远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 正文

田尤良:大学生为何起床“难”?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同学,你已经扫码了,下一位……”早晨的淮海工学院校园里,学生们排队扫码“打卡”,扫码完成的同学有的去做早操,有的去跑步,还有的抱着书本进了早自习室。自10月9日起,淮海工学院正式启动了“健康生活·文明教室”系列学风作风建设工作,通过早起打卡,引导学生早睡早起,帮助养成良好生活作息。(11月2日 《中国青年报》)
 
  在学生起床这个问题上,不少大学确实煞费苦心,有采取免费或优惠供应早餐的,有“起床协会”组织异性同学“叫起床”的,也有把早餐停供时间卡住的,现在又曝出通过定制早起打卡、二维码验证,来记录大学生早起情况,并将早起数据作为体育课平时成绩的。
 
  此前一项面向全国大学生的调查显示,“23点到零点之间就寝的占52%,22%的受访者表示在零点到凌晨2点间就寝”;而在“熬夜原因”中,74%受访大学生选择“玩手机”,只有24%选择“学习”。另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体质一直“呈缓慢下降”趋势,“大学生多项身体素质不如中学生”。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大学生在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上,出现了不少亟需纠正的问题,如“习惯熬夜,晚睡晚起”“沉迷玩手机,缺乏运动锻炼”等。人们不禁要问,高校学生到底怎么啦?难道从紧张的高考之后,就真的彻底放松了,他们沦为“起床困难户”背后的原因究竟在哪儿?
 
  不可否认,大学“花式”喊学生起床,体现的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可贵的责任践履,但恰恰也折射出部分大学生睡懒觉成风,这已成为高校管理及影响教学质量的一大因素。
 
  无论是从身体健康还是日常教学需要出发,早起的必要性毋庸置疑,学校想方设法叫早是很有必要,其背后的动机和初衷,无疑是充满善意,但仅仅是通过各种花式叫早,就真的能够改变这一现状?尽管各类花式叫早也得学生们青睐,能够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但终究是属于治标不治本之策。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如何倡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让他们能够迎着晨曦出现在操场上,展现生命的律动,开启新的一天,这才是高校在教育必须思索和改进的地方。
 
  因此,在叫早这个问题上,学校可以用一点“小恩惠”来予以温暖地强调和提示,但更离不开学校的正确引导和制度的约束、激励,比如从制度设计的源头开始着力,从新生到校报到那天开始抓起,有效实现高中阶段和大学生活的作息规律和求知劲头延续。(作者:资阳市雁江区统计局 田尤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