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何挺: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特殊办理规则的重大推进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 正文

子衿:以绿为底色,绘就秀美中国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过去,我们享受着发展带来的安逸生活,同时也经历着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水土流失、草原退化、森林锐减、野生动物灭绝,这些环境问题时常让我们感到揪心、感到困惑。到底我们应该怎么发展,怎样才能给后世子孙留下一个秀美壮丽的家园。
 
  近期,笔者在共产党员网上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重点学习了第十三个专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读罢四篇文章,理论联系实际,让我对生态文明建设、“两山理论”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一是不断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人在改造自然,自然也在反作用于人。人向自然过度索取,就必然会遭受自然灾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准确地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准确地把握自然生态问题,凝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待自然,必须像习总书记所强调:“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不能只讲发展不讲保护,不能只讲利用不讲建设”。“使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相匹配相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二是坚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穿于发展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阐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必须统筹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在发展模式、经济结构、科学技术、管理机制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从根本上解开“发展破坏环境”的死结。
 
  三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基本的民生保障。习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人的生活必须以生态环境为支撑,一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任何人都逃不出其影响。试问沙城暴来临谁能不关窗闭户,汽车尾气滥排谁能不吸入PM2.5的空气,污水横流谁能不吃污水里长大的水产鱼获。生态环境是最基本的公共物品,一旦受到破坏,每个人都无法独善其身。所以,在打响大气、水、土壤三大攻坚战后,环境明显好转,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
 
  四是要以最严格严密的法律法规保护生态环境。习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然而因为个人利益、暂时利益、局部利益等原因,局限于生产生活方式、个人价值理念等实际认识,总有人铤而走险去触碰红线底线,以破坏生态环境的公益利益攫取满足私欲的个人利益。因此必须在法律和制度建设方面加快创新、完善配套、强化执行,织密织牢制度的网格,推动人民群众以保护自身的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守好共同的家园。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生态文明、少不了绿水青山。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只要我们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少用一次塑料袋开始,就一定能打牢绿色底色,描绘出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的秀美中国。(作者:绵竹市孝德镇人民政府 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