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谌钱婷:唯有坚守初心,方能行稳致远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 正文

田尤良:“偏科”的全民阅读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近日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年满18岁的成年人中有63%一本书也没读过(包括纸本书和电子书)。而00后们经常阅读的书籍中,小说类占70.8%,位居第一,科普类占26.6%,位居第三。(《科技日报》)

  开展全民阅读,让阅读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和生活方式,不仅可以让公民个人终身受益,同时也是提升全民族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特别是近些年来,伴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推进,喜欢阅读的人的确越来越多。有资料显示,从2012年到2016年,我国成年人国民综合阅读率由76.3%增长到79.9%。但是正像报道提及的那样,在读者经常阅读的书籍中,科普类的书籍占比明显偏低,这一现象需要引起重视。

  首先,提到阅读我们想到的是阅读那些中外文学经典或者其他的文学书籍,似乎只有阅读文学作品才能称之为真正的阅读,否则就显得不够“正宗”,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俗话说:开卷有益。全民阅读不仅需要全民参与,阅读的书籍门类还应该广泛,这样才能吸收到充足而又多样化的精神养分。所以,全民阅读更应该是全面阅读。但现实的情况是,国民科普读物的阅读量明显不足。因此,在这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在全民阅读过程中提倡多阅读科普书籍,通过科普阅读来提升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

  其次,科学总是给人以高深莫测的感觉,所以不少人想当然地认为,科普读物也都有着太强的专业性,总是那么晦涩难懂,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专业知识,阅读科普类书籍将变得十分困难。所以,很多人不愿意进行科普阅读。而实际上,进行科普阅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是接受过中等教育甚至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群体,也完全具备科普类书籍日常阅读的能力,关键是我们首先要克服自我设定的心理障碍。

  再次,近些年来,我国的科普读物创作发展较快,水平明显提高,一些科普读物也拥有自己的“读者圈”。但是,从总体上看,市场上的科普读物质量参差不齐,优秀科普读物数量明显偏少。这是因为,一方面科普创作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也不像写畅销书那样收益高见效快,作者兴趣不高;另一方面我们的科普创作队伍的建设还缺少有力的制度保障,科普读物创作人才严重缺乏。因此,倡导科普阅读,当务之急是要从源头抓起,通过强化科普创作队伍建设为市场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科普作品。

  最后,也许有人会觉得,自己又不想成为科学家或科研人员,是否进行科普阅读与自己关系不大。其实,科技不仅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也与个人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尤其是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进行科普阅读有利于提升个体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的当下,相关部门要想方设法营造科普阅读的氛围,不能让全民阅读“偏科”。(作者:资阳市雁江区统计局 田尤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