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谌钱婷:唯有坚守初心,方能行稳致远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 正文

彭宗继: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治官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扶贫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严重影响群众获得感。坚决打掉这个脱贫攻坚征途上的“拦路虎”,是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所在。数据显示,2016年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四川省通报曝光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问题2946件次。(《廉洁四川》2018.05.22)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廉洁四川”的这则消息告诉我们,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治官。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之战是党中央国务院既定的战略部署。肩负脱贫攻坚任务的干部理当以“四个意识”为指导,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恪尽职守,履职尽责。然而,这些年在脱贫攻坚领域却发生了一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比如“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评估不严格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严重影响了群众的获得感。因此,要顺利脱贫攻坚,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首先就要对肩负脱贫攻坚任务的官员进行精准治理。国务院为此还将2018年定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决定从2018年至2020年持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对扶贫领域官员进行精准治理是纪检监察机关当仁不让的职责。《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规定:“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排头兵,依章依归对扶贫领域的官员展开监督是忠诚与担当的表现,是“四个意识”观念强的表现。
 
  精准治官需要严厉监督。只有通过监督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为此,纪检监察机关应该将监察阵地前移,将监察重心下移,通过各种监督形式,深入精准扶贫领域,对精准扶贫的全过程展开监督。尤其是今年6月初,四川省的脱贫攻坚将迎来国家专项评估检查。有些地方、有些部门为了迎检过关,很可能大搞形式主义,欺上瞒下,扶贫领域的各种问题很可能会集中爆发出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理当抓住这个节骨眼,对其进行严厉的监督。
 
  精准治官需要严格执纪。没有严格的纪律,任何队伍都将是一盘散沙,都将是毫无战斗力的乌合之众。早在70年前,毛泽东同志就说过:“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对今天的扶贫领域领域而言同样适用。作为监督执纪问责的专责机关,如果对扶贫领域出现问题的干部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而没有将其绳之以纪,那必将挫伤广大扶贫干部的积极性,必将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必将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精准治官需要严肃问责。有道是: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问责是权责对等,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的体现。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对扶贫领域违纪违规的官员进行严肃问责,不仅是彰显党纪党规的刚性使然,也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需要。
 
  虽然扶贫工作千头万绪,但只要抓住扶贫工作的“牛鼻子”,精准治官,扶贫攻坚的既定目标必定会如期实现。(作者:四川邛崃一中 彭宗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