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午餐时间受伤是否算工伤?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维权 > » 正文

法律向欺凌亮剑 携手护平安成长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他还是个孩子”不再是逃避法律责任的借口。2025年6月27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正式通过,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特别增设的学生欺凌条款,彰显了法律对校园安宁的坚决捍卫,也是我们携手抵制欺凌、共筑健康成长之路的坚实后盾!
 
    一、新规解读:法律亮剑,向欺凌说“不”!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首次将学生欺凌行为明确纳入治安管理处罚范畴,划下清晰的法律红线:
 
    1.欺凌行为违法必究:以殴打、侮辱、恐吓等方式实施学生欺凌,违反治安管理者,公安机关将依法给予处罚,包括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情节严重或屡教不改者,将采取矫治教育、专门教育等措施。
 
    2.学校责任加码:学校若对严重欺凌隐瞒不报或处置不力,将被责令整改,相关责任人将面临处分。
 
    3.双向保护原则:法律坚持“教育为主、惩教结合”,设立听证程序保障处罚公正,符合条件的治安违法记录将被封存,避免“标签化”影响未成年人未来。
 
    二、法院行动:法治副校长送“安全礼包”
 
    为深化法治校园建设,汪清林区基层法院法治副校长杨朝辉法官在新学期伊始,为大家带来三份“法治寄语”:
 
    1.心中有爱,拒绝冷漠:不成为欺凌者,不冷眼旁观,用爱心与善意共同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2.手中有剑,依法维权:主动学法、守法、用法,勇敢拿起法律武器,向欺凌与不法行为说“不”!
 
    3.眼里有光,自信成长:让法治信仰照亮前行之路,勇做新时代的守法先锋。
 
    三、学生行动指南:应对欺凌,我们这样做!
 
    1.勇敢发声,及时求助:遭遇欺凌时,立即向老师、家长或公安机关报告,清晰陈述事件细节(时间、地点、经过、施暴者信息)。
 
    2.自我保护,沉着应对:若单独遭遇欺凌,应保持冷静,机智避开冲突,迅速向周围人群求助;必要时,可坚定地告诉对方其行为已触犯法律。
 
    3.拒绝旁观,传递温暖:发现欺凌行为时,主动报告或提供帮助,团结同学,共同抵制冷漠与暴力。
 
    4.文明上网,抵制网暴:不参与、不传播网络欺凌言论,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同学们,校园欺凌绝非小事,它可能对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和社会发展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甚至摧毁他们的未来。校园欺凌不仅可以导致心理创伤、人际关系障碍和学业影响,还可能引起长期的身体不适和健康问题。
 
    法律已亮剑,我们需行动!让我们携手并肩,以法治为盾,以勇气为剑,共同打造一个零欺凌、零暴力的平安校园。
 
    供稿:吉林省汪清林区基层法院民事审判团队 施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