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贵州从江县“五举措”用活民族文化资源创新群众性双拥新格局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民生 > » 正文

法官进网格 携手齐送达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何博伦)法院“送达难”到底有多难?拨打当事人电话,始终无人接听;跋山涉水送文书,结果人根本不在;好不容易遇到当事人奶奶想打探下情况,奶奶却为帮孙子逃避责任直言“不熟”......
 
  2022年初,吉林省通化县人民法院立案庭收到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被告李某为通化县某村人士,刚满20岁的小赵于两年前入职李某在异地经营的汽修公司从事钣金喷漆工作,可好景不长,三个月后,李某以经营不景气为由拖欠小赵工资,因为一直不开资,小赵在无经济收入的情况下无奈离职,此时,李某尚欠小赵工资及利息共计7167元。眼看10个月过去了,自己的工资仍未到账,小赵多方联系才得知,由于疫情原因汽修厂经营不景气早已倒闭,李老板亦远赴内蒙打工,从此失联。薪资索要无门,小赵将李老板诉至法院。
 
  为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承办法官宋娴在受案后认真查阅卷宗,为调解工作做了充分准备。然而宋娴法官在向被告送达应诉材料时才发现,原告在起诉书上所留被告联系电话已停机,通过人民法院集中送达平台向被告送达应诉材料亦失败,承办法官无法与被告取得联系,案件进展陷入僵局。为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与审判质量,宋娴法官决定带领立案庭干警深入被告位于通化县某村的家中,希望能够通过传统入户的送达方式,同当事人见面,释法明理,但李某家空无一人,送达仍未成功。
 
  走出李某家门,立案庭干警迎面遇上了一位“邻居”大娘便赶忙上前打探消息,“大娘,您认识李xx吗?”“啊...他不在家吧,你们找他有啥事儿?”法院干警表明来意后,原本凑近看热闹的大娘突然竖起敌意,急忙道:“我跟他不熟,我就是邻居!”后便脚步匆匆的离开了。
 
  见状,干警只得去村委会找人帮忙,宋娴法官联系到辖区网格员——村支书,进一步了解李某的家庭情况,这才了解到,刚刚直言“不熟”的邻居大娘竟是被告的亲生奶奶,为了帮孙子逃避责任这才不予相认,得知真相后,法院干警与村支书哭笑不得。为缓解矛盾,宋娴法官邀请村支书一起参与调解,共同做大娘的思想工作,经过宋娴法官、村支书等人的努力劝解与释明法律,最终打破僵局,成功从大娘处与被告取得了联系,并以邮寄形式确认双方当事人签收法律文书。目前,通过线上调解,双方当事人已成功达成和解协议,李某给付原告剩余薪资。
 
  送达是民事诉讼程序中的法定环节,是实现程序公正的重要部分,更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今后,通化县法院将牢固树立司法为民宗旨,将“法官进网格”活动作为延伸服务触角、提升司法服务水平、强化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载体,线上线下齐发力, 积极探索多元化送达方式,全力破解 “送达难”问题,助推审判质效再提升。(吉林省通化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