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巴提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富蕴县人民法院可可托海人民法庭位于国家5A级景区可可托海附近,依托红色文化底蕴和旅游产业特点,创新司法服务模式,将司法服务嵌入牧区草场、滑雪场与矿山景区,将法治精髓深深扎入基层沃土,将司法温度延伸至社会治理的最前沿、最末端,走出了一条以柔性智慧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特色路径,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鲜活生命力。
春季,阿尔泰山融雪形成的溪流奔腾而下,野杏花在可可托海的山谷间绽放,万物复苏、生机萌动。哈萨克牧民踏着春的脚步,开启转场之路。随着时代的发展,牧民由骑马变为骑摩托车转场越来越普遍,在这背后,摩托车买卖合同纠纷居高不下,可可托海人民法庭依托“法官+人大代表”工作模式携手一同化解5起买卖合同纠纷,全力促进矛盾纠纷源头质性化解。
夏季,额尔齐斯河碧波荡漾,白桦林与云杉林交错生长,骄阳正好,万物繁盛,凉爽宜人的气候让可可托海成为避暑胜地,天南海北的游客纷至沓来。在可可托海景区的一处小山坡上,两颗相依相偎的白桦与云杉被人们称为“夫妻树”。“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是不少来到可可托海景区寻找夫妻树的游客最美好的心愿。2025年7月12日,王某和李某走进可可托海人民法庭,两人成婚12年,育有一子,近两年,夫妻俩因为家庭琐事产生分歧闹起离婚,法官利用当地的夫妻树旅游资源作为切入点,巧妙运用“夫妻树”蕴含的自然哲理,结合法律法规进行调解,使一场因家庭琐事争执激烈的离婚纠纷在“夫妻树”的见证下圆满化解。
秋季,可可托海层林尽染,金色的白桦与墨绿的云杉构成油画般的景致,阳光穿过树叶,光影斑驳,美不胜收。这还是收获的季节,丰硕的牛羊即将出栏。针对牛羊交易、草料债务等季节性纠纷,可可托海人民法庭开辟“绿色通道”,化身为可可托海的“牧羊”法官携案卷入牧场,成功化解了一起牲畜买卖合同纠纷。3月,原告阿某与被告哈某达成牲畜买卖协议,支付2万元后约定剩余货款于次月付清,被告未在约定日付清剩余款项,原告便来到了法庭,可可托海法庭将法庭搬到了牧场,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从法理、情理角度对当事人进行耐心疏导,最终,原被告握手言和,被告当场支付了剩余款项。白桦树落满调解书,牧民握手言和的身影融入金色山谷——公平正义成为秋日最浓重的一笔色彩。
冬季,可可托海被大雪覆盖,天地间一片纯净的白色,雾凇晶莹,整个山谷银装素裹。作为顶级滑雪度假区,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场以“雪季早结束晚、地形丰富度顶尖”成为全国滑雪发烧友的终极目的地。可可托海法庭在滑雪场设立法官工作室,针对滑雪旺季需求,法官在工作室开展常态化工作。冬季,来自成都的雪友罗某与上海雪友张某在滑雪过程中相撞,造成罗某颈椎受伤及雪板破损,在法官的主持下,原本各执一词的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实现案结事了,做到了“就地立案、现场调解、即时履行”。
法治清风吹拂沃野,枫桥之花再结新蕊。四季轮转,无论哪个季节到访可可托海,都能领略到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当然可可托海法庭的四季,春化积雪,秋染白桦,干警的身影更是四季轮回中最恒久的坐标。当国徽悬挂在毡房、溪畔或雪地之上,法律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牧民、游客、雪友“看得见的暖意,够得着的公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富蕴县人民法院可可托海人民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