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桥头、家门口:
贵州从江司法三维织网守护老人幸福晚年
山东法制传媒网:(陆柱婷)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老年人因信息获取渠道有限、防范意识相对薄弱,成为不法分子重点侵害目标。为切实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贵州省从江县司法局聚焦老年群体实际需求,结合地方民族文化特色与老年人生活习惯,创新开展系列预防电信诈骗专项法治宣传活动,以精准普法和服务筑牢老年人防诈屏障,获得群众广泛好评。
一、“鼓楼课堂”话防范,贴近生活更接地气
依托侗族村寨中鼓楼作为文化地标和老年人日常活动聚集地的特点,司法局工作人员走进鼓楼,化身“普法宣讲员”,设立固定宣传角。除发放防诈宣传手册外,更将“投资养老”“保健品骗局”“冒充公检法”等典型诈骗案例改编成方言小故事、顺口溜,以拉家常的方式生动解析诈骗套路。现场设置“防诈问答”互动环节,通过情景模拟引导老人思考应对措施,及时传授“三核实”技巧——核实身份、核实资质、核实子女意见,提醒老人坚守“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泄露个人信息”的原则,让防范知识融入日常、深入人心。
二、“风雨桥头”讲法律,寓教于日常润物无声
针对夏季老年人喜欢在凉爽通风的风雨桥周边纳凉、交流的习惯,司法所将普法宣传点延伸至桥头。工作人员不仅发放反诈宣传页,还利用便携音箱循环播放方言版防诈音频,聚焦“客服退款”“虚假中奖”等常见骗局。现场演示如何识别可疑来电、屏蔽骚扰电话、拒绝点击不明链接,并“手把手”指导老人操作智能手机,开启拦截功能。同时,面向过往年轻人发放“家庭防诈提醒卡”,倡导子女主动向父母传授防骗知识,推动形成“老人学、子女帮”的联防机制,实现普法宣传从“单向传播”到“全家参与”的转变。
三、“入户走访”送服务,精准守护传递温情
针对高龄、行动不便、难以参与集体活动的老年人,司法局组织开展“敲门行动”,提供“一对一”上门普法服务。工作人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老年人常遇到的“冒充亲友借钱”“虚假中奖”等骗局进行讲解,帮助他们识别诈骗手段。同时协助检查并清理家中可能存在的虚假养老项目传单、不良保健品广告等涉诈资料,及时排除风险隐患。走访过程中,工作人员还积极与老人子女沟通,告知当前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新形式,提醒家属多关注老人资金动向与情绪变化,共同构筑家庭内部“防诈墙”。
此次系列宣传活动以“场景化+精准化”模式,有效覆盖老年群体日常动线,补齐传统宣传模式的盲区与短板。下一步,从江县司法局将继续依托民族文化资源,探索“鼓楼普法小剧场”“风雨桥防诈集市”等更具地域特色的宣传形式,推动老年人防诈宣传常态化、生活化,进一步织密基层防护网络,守护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贵州省从江县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