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邵长慧)近日,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人民法院通过诉前调解成功化解了一起因“借名买房”引发的家庭矛盾纠纷。经过调解员的耐心调解,最终促使两位老人与子女冰释前嫌,达成调解协议,两位老人对调解员表达了真诚谢意。
春节前夕,江源法院工作人员发现有两位老人在诉讼服务中心立案窗口徘徊了许久,当工作人员将两位老人引到诉前调解室,通过耐心问询得知,两位老人在2013年欲用毕生积蓄购买楼房,可是只攒够首付款5万元,因一个下岗一个提前退休无法申请银行贷款,只能借儿子名贷款买房,这些年老两口一直每月省吃俭用还银行贷款,直到去年儿子结婚后,双方发生了些矛盾,两位老人声泪俱下坚决要回房屋。
了解情况后,调解员耐心地向两位老人释名了这类纠纷需要这十年间的各类交款票据凭证,举证存在一定的困难,并尝试着通过电话联系老人的儿子进行调解。经过调解员耐心释法明理后,儿子同意进行现场调解,并承认房屋确实是父母出资购买的,现场调解的气氛慢慢融洽起来,正当调解员松口气时,老人儿子接到了儿媳的电话,两人不知说了些什么,最终双方不欢而散,此次调解陷入了僵局。
面对此种情况,调解员没有放弃,多次通过电话安抚双方情绪,进行释法明理,择日又将这一家四口请到了法院调解室。调解员先后采用了背对背聊天和换位沟通疏导方式对双方进行调解,最后,在一桌子的票据面前,儿子儿媳负起了应有的责任,承诺房屋归两位老人所有,表示待房屋能过户时会无条件配合老人。
虽然该案调解过程一波三折,但是江源法院的调解员没有放弃调解,在纠纷解决的同时也守护住了宝贵的亲情。今后,江源法院在继续发挥审判调解职能的同时,将更加注重审判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争取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