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何博伦)邻里之间守望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但日常生活中,“近邻”也更容易因为利益冲突发生争执。比邻而居的老邻居因界墙上空延伸出的棚子而积怨颇深闹上了法庭。棚子易拆,但“心墙”难除,如何打破邻里“藩篱”、修复昔日感情,成了摆在执行法官面前的难题......
刑老和杨老是比邻而居的老邻居,1998年,两家以生产队时期的牛圈老墙为界共同修建了新的界墙,后又各自在新界墙两侧修建了彩钢瓦棚,邢家的棚子越过了界墙,导致棚子上的雨水和积雪落在了杨家的棚子上,这给杨老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年近70的杨老找到刑老进行沟通,希望能够将棚子房檐进行改造,以确保滴水不越过现有界墙。但刑老表示当年修建新界墙时曾让出了95公分的距离,所以房檐延伸部分仍是自家的地盘,拒不同意改造。双方就这一问题引发了多次争吵,这惊动了镇司法所、村委会出面调解,但双方各执一词,战火逐步升级,2019年,杨老一气之下将老邻居告上了法庭。
通化县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后,承办法官发现双方当事人情绪激动,遂对涉案界墙进行实地勘察,但由于老墙已经坍塌,无法判断原来走向,刑老因未能提供证据证明且经现场勘察无法确认,依法判决刑老将位于界墙处的彩钢棚缩短至界墙之内,刑老不服判决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二审仍维持原判,判决生效后,刑老拒不履行拆除义务,无奈之下,杨老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法官前往实地查看,考虑到双方当事人是多年邻居,从维护邻里关系和睦的角度出发,避免双方矛盾进一步加深,执行法官未简单就案办案,而是多次上门到双方当事人家里协商和解执行,但双方各执一词,不肯做出让步,案件一度陷入僵局。在数次规劝无果后,法院决定依据判决强制拆除延伸部分房檐。近日,执行干警再次来到当事人家中,本着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原则,引导刑老尊重法律、尊重事实,在执行干警的温情调解下,被执行人的情绪得以缓和,主动拿出电锯将延伸出界的彩钢棚切割掉,至此,一堵界墙引发长达3年的邻里纠纷案件顺利执行完毕。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出自六尺巷的一段历史典故。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它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精神上。希望大家珍惜邻里情谊,大度做人,克己处事。(吉林省通化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