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高忠祥)从突破发展瓶颈到实现跨越提升,从传统履职模式到“四型”建设体系成型,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人民检察院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一场深层次的基层检察工作质效变革。
这场转型的核心密码,藏在“学习型、服务型、质效型、规范型”检察机关建设的实践脉络中,让学习力重塑队伍根基,服务力融入社会治理肌理,质效力校准司法公平刻度,规范力锻造制度运行轨道,夏津检察以“四型”驱动的强劲动能,在新时代高质效检察履职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学习型”机关锻造人才成长“强引擎”
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在夏津检察呈现出生动图景。夏津县检察院将党支部建在业务攻坚最前沿,通过“两级联动抓党建”机制,让主题党日成为破解业务难题的“智囊会”,围绕典型案例、疑难问题、监督线索等进行深入研讨,大家各抒己见、碰撞思想,打破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现象,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在社保基金监管专项工作中,德州市检察院第五党支部与夏津县检察院第二党支部联建共建,协同攻克“确认劳动关系骗取养老金”类案监督难题,推动建立全省首个社保领域监管协作机制,相关经验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这种“党建+业务”双轮驱动模式,催生出25名“省字号”先进个人、10个省级先进集体,全国文明接待室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既要把事做透,也要把局看开。”夏津县检察院检察长齐立东在全体干警会上讲到,“实现高质效履职,需要将干事的务实与看路的远见有机融合,打造‘学习型’检察机关是强基之本,最终目的是培养干警的学识和眼界,让大家能够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深的洞察把握时代脉搏,明确履职方向。”
为此,夏津县检察院创建“鄃检学堂”人才培养平台,从“业务骨干讲实务”的实战课堂到“三人行课题研讨”的思维碰撞,从“会前讲廉”微课堂到“优秀案件复盘”练兵场。以此平台为载体,这座鲁西北小城的基层检察院,成功打造出一条人才成长的“高速通道”,3年时间以35岁以下青年干警为主力培育出11件省级以上典型案例,占全院典型案例数的78。6%;孵化出刘奎芬、孙登强、李珊珊等“省字号”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这正是用学习力重塑竞争力的生动实践。随着“学习型”机关的不断深化,3名“准80后”进入院党组班子,中层正职平均年龄降至38岁,形成老中青梯度合理的人才梯队。对比2017-2021年的人才晋升规模,2021年-2024年累计晋升调整53人,队伍结构实现“黄金优化”,这个连续14年蝉联省级文明单位的“老先进”焕发出了新生机。
“服务型”机关织密司法为民“暖心网”
在夏津黄河故道,2万余株古桑树见证着“府检联动”的治理效能。
2024年年初,夏津县检察院与县政府出台关于建立府检联动机制的意见,以此为契机,吹响了古桑树联合保护的“集结号”。为有效解决古桑树群面临病虫害威胁的问题,办案检察官用一份检察建议推动形成了“政府+检察+社会”协同保护体系:3个国家级病虫害监测系统构建“电子防护网”,20名桑农成为“古树卫士”,40名志愿者组成检察护卫队,每棵古桑拥有专属“数字身份证”。村民老李摸着重新挂果的古桑感慨:“以前治虫靠经验,现在手机App一键查询养护方案,这是检察智慧结出的硕果。”其中,《督促保护古桑树群行政公益诉讼案》案例获评最高检典型案例,成为“检察监督+社会治理”的标杆实践。
乘势而上。今年5月,夏津县检察院出台《服务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为深化“府检联动”机制再添助力。古桑树保护工作被最高检采用的涟漪尚未消散,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的蓝图已在检察服务书上生长出新的年轮。那些穿透商标侵权案析出的17条治理策略,那些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中抽枝的“检察建议+调研报告”双生藤,正把“治罪与治理”的司法温度融入这座县城跳动的脉搏。
做好“服务”二字文章,需要用辩证的思维去谋划布局。今年年初的全市检察长会议强调,“要厘清‘瞄准高线’与‘严守底线’的关系”。服务保障好高质量发展这个大局,既要以创新思维锚定司法服务的标杆高度,又需以底线思维筑牢法律监督的安全底色,在办案履职中向社会传递司法温度。
日前,夏津县检察院“奎芬工作室”里,一场持续三年的矛盾纠纷调解画上圆满句号。检察官刘奎芬文件夹里那一摞厚厚的谈心谈话记录,满载着从初次接访时当事人紧锁的眉头,到和解协议签订时舒展的笑颜;记录着一次次“情理法”交融的调解历程,既有凌晨三点为核实证据标注的重点符号,也有跨部门协调时手绘的矛盾化解流程图。这些带着墨迹的纸张,最终化作司法公信力的具象注脚——当双方当事人在和解书上按下红手印的刹那,阳光透过百叶窗在记录簿上投下的光斑,恰如检察服务民生的温度刻度。这是夏津检察服务民生的缩影,同时也是“枝叶关情”司法理念的生动诠释。
“质效型”机关解锁司法公正“新密码”
在新时代法治建设进程中,如何提高履职质效始终是检察工作深耕探索的核心命题。
夏津县检察院将最高检《关于全面深化检察改革、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意见》逐字逐句解读,结合县域实际制定《夏津县人民检察院高质效检察履职标准》(简称《高质效履职标准》),51项具体要求如同精密齿轮,嵌入从案件受理到社会治理的每个环节,引导检察人员在履职中深入挖掘社会深层次存在的问题。
这在夏津县检察院未检工作中尤为凸显。“我院‘夏小禾’未检团队在办理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注意到一个令人警觉的情况——涉案未成年人文身问题十分显著。”该院未成年人检察部主任王世霞介绍说:“这些深嵌皮肤的墨迹不仅成为他们融入社会的无形枷锁,更折射出行业监管缺位、法治意识淡薄等深层问题。”
2022年7月,一份凝结着“夏小禾”未检团队47天蹲点调研情况的检察建议送到了相关部门的手里,这份检察建议不仅催生了全省首例涉文身民事公益诉讼,并获评山东省检察机关典型案例,更让夏津县街头巷尾的文身店老板都记住了那个春日——检察建议书化作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的决议》,23家违规商铺招牌在晨光中悄然更换。
无独有偶。今年1月,一份《关于推进台球经营场所监管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报告》再次推动夏津县域部署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检察官在办案和调研中了解,有近60%涉案未成年人存在沉迷台球厅的现象,甚至逃课打台球的情况并不鲜见,部分台球厅还存在纵容未成年人吸烟饮酒等现象。据该县“12345”热线统计,2024年11月至今年1月,先后有14名家长投诉台球厅无限制接待未成年人、深夜噪音严重等问题。针对这种乱象,该院充分发挥“府检联动”机制作用,推动建立“台球经营场所八严禁”管理规范,将台球厅经营监管纳入社会治理网格化和最小应急单元工作内容,形成专项整改检查和日常巡查相结合的监管机制。
“孩子进台球厅有人管了,再也不用担心孩子逃课去打台球了。”近日,在检察官回访时,曾拨打‘12345’热线反映上初一的孩子沉迷台球厅的李女士说,相关经验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
“规范型”机关锻造高效运行“硬轨道”
每周一上班,夏津县检察院干警代凤霖就会梳理自己的三张清单——蓝色任务清单、黄色执行清单、红色责任清单,这是夏津检察“三张清单”管理机制的微观呈现。
如果说“高质效履职标准”是绘就的蓝图,那么“三张清单”就是精准规范的施工图,将目标任务细化为可量化、可追踪的具体路径。这套被干警称为“夏检北斗导航”的闭环体系,将180项重点任务分解为28个“履职路标”,通过“目标设定、流程管控、监督评估”全链条管理,实现每项工作的精准落地。
“‘规范型’机关建设是‘四型’机关建设的航道,”夏津县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华勇介绍说,“规范不是束缚手脚的绳索,而是精准发力的轨道。当我们把制度标准变成检察干警的肌肉记忆,这支队伍就能在法治轨道上跑出加速度。”
在“任务、执行、责任”的闭环管理中,夏津县检察院的团队战斗力全面激活。班子成员带头办理案件303件;8名青年干警组建信息联络专班,省级以上平台刊发的宣传文稿、典型案例等“井喷式”增长;10名青年骨干协作完成15项全院重点攻坚任务,等等。从“单兵作战”到“团队攻坚”的转变,彰显清单管理催生的“雁阵效应”——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业务骨干中流砥柱、青年干警快速成长,这支在规范轨道上奔跑的检察队伍,正以制度优势书写高质效履职的时代答卷。
夏津县检察院将任务执行情况、规范化建设成效与干警绩效考评、评先树优、职务晋升等直接挂钩。创新设立“能级晋升”通道,每月光荣榜、每季度“夏检之星”、每年度“鄃检贡献之星”,每名干警的工作落实情况及成效都被纳入高质效履职考评范围,通过标准化建设推动“能者”晋升,干警工作积极性显著提升。
最高检指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要“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提升’”。夏津县检察院以3年的实践作答,蜕变密码在于将“四型”建设深度融入司法基因——让“四型”从墙上的标语转化为干警骨子里的执业准则,学习成为价值追求,服务成为履职自觉,质效成为履职导向,规范成为行为习惯,这支检察队伍在高质效履职的征程中,正以一案一事的精进,持续书写着法治温度与监督力度兼具的基层检察“小院提升”样本。(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