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经在法院工作了三年多。从法学生到母亲,从执行局的晨光到立案庭的暮色,三载春秋在法徽的折射里,晕染出别样的成长轨迹。回顾这三年,有迷茫、有成长、有感动,也有挑战。
初入职场的我:在奔波中读懂法律的真谛
初到执行局时,我对执行工作充满了期待,但也有些不知所措。直到第一次跟着法官走出办公楼,才懂得“纸上得来终觉浅”不是一句空话。执行笔录里的每一个标点都关乎当事人的权益,文书里的每一处表述都连着司法的威严,那些在学校里倒背如流的法条,此刻正等着我们用脚步去丈量。
还记得我第一次出外勤参与执行工作,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那位满身酒气的被执行人拍着桌子嘶吼时,甚至想把我们赶出去。我站在法官身后,看着法官从容不迫地释法说理,耐心劝解被执行人,到最后被执行人心服口服还了钱。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法律不仅是纸上的条文,更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利器。心中也为帮助当事人把纸上胜诉权益变成真金白银而高兴,在执行工作中感受到满满的成就感。
在执行局工作的日子里,我收获颇丰,学会了如何与当事人沟通,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这些经历让我对法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信念。
办公室的历练:在数字中感受法院的温度
2023年,我被调到了办公室,负责财务工作。那一年我既多了个“准妈妈”的身份,也多了本写满数字的台账。从执行一线转到后勤部门,起初我有一些不适应。每天面对的是各种报表、票据和数字,少了与当事人直接接触的机会。但渐渐地,我发现这份工作同样重要。每一笔经费的支出,都关系到法院的正常运转;每一份报表的准确,都体现着法院的严谨作风。
电信诈骗退赔款的明细单摊在桌上,43个被害人的名字像43颗悬着的心。我对着电脑核对着银行卡号,忽然感到肚子里轻轻一动——像是小家伙也在为这些受害者加油。当最后一笔款项显示转账成功时,摸着微微隆起的腹部,我忽然懂得,后勤保障不是远离战场的后方,而是让正义跑得更快的跑道。那些被反复验算的数字,都是法治大厦里不能松动的螺丝钉。
那段日子,我常在报销单上的“办案差旅费”旁贴上小小的笑脸标签,知道那是同事们跑遍城乡的脚印;会在“设备维修费”的票据上多停留片刻,明白庭审记录仪的每一次正常运转,都关乎真相的留存。原来财务报表的平衡,与司法天平的平衡,有着同样的分量。
立案庭的坚守:在窗口感受万家悲欢离合
产假结束后,我来到立案庭工作。这里是群众接触司法的第一道窗口,也是悲欢离合、矛盾纠纷的聚集地。面对形形色色的当事人,我学会了倾听和理解。
那天立案庭来了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小李。她神情疲惫,但语气坚定要与分居四年多的丈夫小张离婚,并要求支付孩子的抚养费。听她说起四年独自抚养的艰辛,看她下意识护住孩子后背的动作,我仿佛看见另一个自己。让同事接过孩子时,小家伙醒了,伸出小手抓住我的袖口——那温度烫得人心头发紧。我一边指导她填写立案材料,一边拨通了父亲小张的电话。电话那头起初满是抵触,直到我说“你女儿现在都长大了,却还没握过爸爸的手”,听筒里传来长久的沉默。
调解那天,小李抱着孩子坐在沙发上,小张站在桌子边反复摩挲着调解协议。当他在“每月支付抚养费2000元”的条款下签字时,这个场景让我忽然明白,立案窗口不仅是递材料的地方,更是接住群众委屈的掌心。我们递出去的不仅是受理通知书,更是让普通人相信正义的勇气。
后记
三年时光匆匆
从青涩懵懂到冷静从容
从一个人到一家三口
制服上的褶皱
是岁月最好的见证
在法院见到的悲欢离合
践行“如我在诉”理念
终将成为守护公平正义的力量
(作者:吉林省汪清林区基层法院立案庭 徐瑞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