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吉林长白县法院开展庆国庆及中秋徒步+知识竞赛活动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社会 > » 正文

巡回审判 “炕头上”的调解,巧破九旬老人养老困局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刘潇 徐瑞颖)“吕奶奶,我是法官小刘,还记得我吗?”
 
    “小刘啊,你帮我解决了大麻烦,我咋能忘呢。”
 
    “奶奶,您最近身体怎么样,天冷了,可要注意保暖。”
 
    “都好都好,孩子们天天给我送好吃的,马上中秋了,还要一起回来吃团圆饭呐。”
 
    电话那头的吕奶奶激动地说道,声音中洋溢的幸福与喜悦终于让法官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案情回顾:耄耋老人无奈起诉七子女
 
    年过九旬的吕奶奶体弱多病、生活无法自理,自十年前老伴离世后,日常生活一直由七名子女共同照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子女间因赡养母亲的问题产生分歧,争吵不断。最终,因矛盾渐深,索性对母亲的养老问题避而不谈,眼看无人照料,吕奶奶含泪将七名子女诉至法院,又因出行困难忧心忡忡,只得向法官诉说苦衷。
 
    法官主动上门,国徽之下即是法庭
 
    了解到吕某的实际困难后,承办法官当即决定:“您出不了门,我们就上门来!”法官迅速与七名子女沟通,约定次日到老人家中开庭。第二天清晨,法官与书记员带着国徽和横幅赶往吕奶奶家中,在走廊就已听见屋内争执声不断,“我现在一身的毛病,天天往医院跑,怎么伺候妈?”“谁家没点困难,今天要是这个态度,那我也不管了!”气氛已降到冰点,吕奶奶看着相互剑拔弩张的子女,像个受到惊吓的孩子,蜷缩在炕头的一角。法官见状,紧紧握住老人的手,安抚各方情绪,主动倾听,并迅速布置出一个庄严而温情的“移动法庭”。原来,七名子女并不是不愿赡养老人,而是因为自身困难,对于赡养方式与费用产生分歧,问题久拖不决,就像一根根刺,深深扎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耐心调解三小时,赡养方案终确定
 
    调解初期,七名子女仍各执一词:有人愿意请护工,费用平摊,有人主张每个人轮流照顾,始终难以达成一致。眼见争论愈烈,承办法官主动倾听吕奶奶的诉求,“奶奶,我想知道您是怎么想的?”老人泪眼婆娑,小心翼翼地开口“我就想找个护工,那样也不折腾孩子们。”了解到吕奶奶的真实意愿后,法官果断采取“背对背”调解方式,将子女逐一请到另室耐心沟通,从法理、人情、亲情多角度释明疏导。“知道你们各自都有困难,但老人生活得开心和自在才最重要,希望你们尊重老人的选择,老人盼的不是钱,是一家人和和气气的啊”,法官的一席话深深触动子女们的内心。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细致耐心调解,七子女终于达成共识:共同出资请护工照顾母亲,并定期回来探望。最终,所有子女当场支付赡养费用。
 
    此案中,法官主动迈出法庭,走进家门开展巡回审判,聚焦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司法需求,在矛盾纠纷发生的源头倾听诉求、化解纷争,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以温情司法守护“银发人生”。(吉林省汪清林区基层法院立案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