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吉林抚松林区基层法院巧解建设工程欠款纠纷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民生 > » 正文

吉林汪清林区基层法院多维锻造新时代高素质调解队伍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陈香莲)调解工作是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道防线”,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润滑剂”,近三年汪清林区基层法院民事案件调解率为60.17%。为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全面提升法院干警多元解纷能力,吉林省汪清林区基层法院聚焦“实战赋能、机制创新、基层固本”三维模式,推动调解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聚焦实战砺精兵,以“调”提能强根基
 
    坚持将岗位视为最佳的实践平台,通过多样化的实战训练,全面锻造法官干警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一是案例研讨促进交流。季度性举办“调解案例分享会”,聚焦以调解方式审结的复杂、典型案件。干警分享调解心得、剖析难点、交流策略,营造“比学赶超”氛围,从实战中汲取经验,精准提升调解能力。二是庭审观摩固规范。强化调审衔接,树立规则意识。精选典型性、指导性案件,组织法官助理、人民陪审员全程旁听庭审。重点学习法官驾驭程序、查明事实、辨析证据、释法明理的方法,着重规范自身调解程序与文书制作,确保调解工作依法、规范、有序。三是推行“导师传帮带”。推行“资深法官+法官助理”导师制,法官助理深度参与案件筛选、沟通接待、背景调查、笔录整理、协议草拟及履行跟进全链条工作。资深法官“手把手”传授调解心法、群众工作指导和风险防控要点,通过沉浸式学习、全流程实践和即时指导,加速青年干警经验积累与独立调处能力提升。
 
    二、创新机制提质效,以“和”解纷促共赢
 
    立足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需求,创新构建工作机制,推动调解工作提质增效。通过搭建多元调解、优化程序衔接、强化业务指导等举措,实现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和实质解决。一是搭建多元联动调解平台。主动融入社会治理格局,联合汪清新林派出所、司法所、社区等单位开展联动调解工作,整合各类调解资源,在必要时通过多方协作,共同化解矛盾纠纷,形成调解合力,不断提升联动调解的效能,努力实现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和长效治理,如今年在机动车交通事故一案中,与派出所共同调解,成功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二是优化“调解+司法确认”衔接机制。制定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流程,简化审查流程,对符合条件的调解协议实行快速确认。设立专门服务窗口,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司法确认服务。同时建立质量评查机制,确保调解协议合法有效。三是健全调解业务指导体系。开展案例编写工作,除了以判决书为主要案例来源外,还积极引入调解成功案例,形成多元化案例库,供法院干警学习参考,促进相互学习和提升,快速掌握调解工作要领,不断提升调解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近三年干警撰写判决案例30余篇、调解案例10余篇。
 
    三、夯实基层强基础,以“联”聚力筑防线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构建基层调解工作新格局。一是推进“法官工作站”建设。通过巡回审判,在企业建立法官工作站实现司法服务下沉,选派业务骨干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同时为企业特邀调解员提供专业指导,开展法律咨询和业务培训,推动调解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发展。近几年,通过法官工作站开展巡回审判,进行现场开庭、调解工作26次。二是创新建立“网格+调解”联动机制。将调解工作深度融入基层网格治理体系。通过定期培训提升网格员调解能力,建立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实现简单纠纷就地化解、复杂纠纷专业调处,形成源头预防、前端化解的工作闭环。同时通过“法官进网格”,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等活动每年不少于10次。三是大力培育“法律明白人”队伍。通过法律宣传、集中培训、以案释法等方式,重点提升群众和基层调解组织的法律素养和调解技能,使其成为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前哨站",推动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吉林省汪清林区基层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