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贵州从江县“五举措”用活民族文化资源创新群众性双拥新格局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民生 > » 正文

四川喜德法院“石榴籽”巧解心结 定分止争促和谐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罗姣 贾启刚)近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人民法院冕山法庭石榴籽调解室认真解读矛盾纠纷背后的故事,“望闻问切”诊断矛盾纠纷的“病因”,用情理法诊疗“病情”,面对面“开方抓药”,背靠背“根治心病”,快速化解了一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得到了事故双方的称赞。
 
  2021年9月,喜德县冕山镇发生了一起电动车与面包车相撞的交通事故,造成两车不同程度受损,电动车驾驶员受重伤的交通事故。电动车驾驶员先后四次住院治疗,光医疗费就花去23万余元。出院后,经鉴定电动车驾驶员伤残为三个九级伤残,两个十级。2022年2月,交管部门组织事故双方调解,因赔偿金额分歧较大未达成调解协议。同年4月,电动车驾驶员将面包车驾驶员和保险公司告上法庭,主张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各项损失50余万元。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阅卷了解到电动车驾驶员即原告,负此次交通事故主要责任,面包车驾驶员负次要责任,面包车只购买了交强险,未购买商业保险,面包车驾驶员垫付了3万元余元医疗费后,对重伤的电动车驾驶员不闻不问,不理不睬。电动车驾驶员家属对面包车驾驶员的敷衍塞责,非常不满,矛盾纠纷比较尖锐。为了化解矛盾纠纷,承办法官带领石榴籽调解室工作人员,组织诉讼三方当事人“面对面”调解,在三方当事人的见证下,根据电动车驾驶员的住院病历、住院发票、伤残鉴定报告,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等相关书面证据计算出此次交通事故的各项损失为45万余元,交强险理赔20万元,其余部分按责任比例分担后,面包车驾驶员需要赔付电动车驾驶员7.5万余元,电动车驾驶员自己承担17.5万元损失。保险公司对交强险理赔20万元无异议,但事故双方及家属对事故赔付金额分歧很大,都不接受调解方案,并各自诉说着自己的困难和不易,数落对方的不是。双方“唇枪舌剑”据理力争,受害者家属积压已久的情绪如机关枪一直喷射心中的怒火,点燃了面包车驾驶员怨气,双方“剑拔弩张”,谁都说服不了谁,调解陷入僵局。对此石榴籽调解室的工作人员果断将当事人分开,“背靠背”调解,耐心倾听双方诉说,了解纠纷背后的故事,与其拉家常,对双方进行心里疏导,换位思考获取心灵共鸣和慰籍,同时对照法律规定对双方当事人进行释法明理、以案释法,让当事人明白事故责任比例分配依据、赔偿项目和标准,并让当事人自己按照赔偿标准计算赔偿金额,双方面对各自算出的赔偿金额和自己的预期相差很大,都有些不能接受,但言词、语气不再“怒发冲冠”。对此石榴籽调解室的工作人员趁热打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继续做工作,让其确实感受到“有理不在声高”,法院的调解是依法调解,赔偿是依法依据赔偿。最终在石榴籽工作室调解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打开了双方的心结,放下怨气,相互寒暄道歉后接受了调解室给出的赔偿方案,由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范围内理赔20万元(一个月内理赔),由面包车驾驶员赔付7.4万元给电动车驾驶员,抵扣垫付的医疗费3.1万元后,一次性赔付电动车驾驶员4.3万元(当庭履行)。事故双方握手言和,该案圆满得到解决。
 
  调解室解读矛盾纠纷背后的故事,对无理的诉求少一点驳斥,多一点苦口婆心的释法明理,用老百姓乐于接受的方式打开心结,消除怨气,化解矛盾。今年以来冕山法庭石榴籽调解室共化解矛盾纠纷20余件,为乡村振兴的和谐稳定提供司法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