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聊城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公开选任第二批听证员的公告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检察 > » 正文

山东高唐检察院构建司法救助长效机制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她植物人10年了……要是没有政府、检察院还有咱们协会企业的帮助,我们真撑不到今天。”4月8日,在山东省聊城市检察机关推进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工作观摩活动访谈现场,交通事故受害人华某的丈夫丁某激动地讲述着司法与社会无缝衔接救助模式给自己的家庭带来的巨变。
 
    因一场车祸,华某不幸成为植物人,肇事者仅支付2万元赔偿费后便无力赔偿。巨额的医疗费、两个需要抚养的未成年女儿,让这个家庭陷入困境。
 
    司法救助的“及时雨”润泽了这个家庭,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工作机制则为其家庭带来了希望的光。
 
    高唐县人民检察院迅速启动司法救助“绿色通道”,省、市、县三级联动,6万元救助金被及时送到了华某的病床前。高唐县涉诉援助协会爱心企业和聊城市、县两级检察院定期为华某送去生活必需品和救助基金,县涉诉援助协会为其大女儿定制了电商成长计划,教体部门为其二女儿落实相关帮扶政策,涉诉援助协会的律师全程给予免费法律援助,县卫健部门康复专家上门指导按摩……从司法救助金的雪中送炭,到社会多元帮扶织就的保障之网,让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铺展出生机,也成为高唐县乃至聊城市检察机关“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工作的温暖注脚。
 
    “司法救助不是检察院的‘独角戏’,而是多方协奏的‘交响曲’。”高唐县检察院检察长郭霞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检察院探索构建“检察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多元救助格局,形成“1+N”救助长效机制,通过跨部门协同发力、多维度精准帮扶,实现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治”、从“一次救助”向“全程帮扶”转型升级,有效破解因案致困难题,用法治为百姓撑起“温情伞”。
 
    记者了解到,自2022年以来,高唐县检察院联合民政、妇联、残联等部门和组织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2024年8月,与12家单位会签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工作实施方案。建立政策资料库、司法救助人员基础数据库、典型案例库等,形成“一户一档”的困难家庭档案,坚持分类施救模式,将发放救助金与困难帮扶、心理疏导、教育支持、就业创业等结合,打造“1+N”救助延伸链,为群众架起跨部门“暖心桥”。
 
    此外,为推动社会广泛参与,2022年7月,在高唐县委政法委的支持下,县检察院和司法局共同推动建立了公益性社团组织——高唐县涉诉援助协会,通过汇聚一批爱心企业以及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个人加入协会,为司法救助对象持续开展救助帮扶提供社会力量保障。
 
    “高唐县委、县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履职,切实解决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工作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各职能部门对检察机关移送线索做到快审快办、应助尽助,努力在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深度融合上形成更多制度性成果,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展现更大作为。”高唐县委书记孙迁国说。
 
    高唐县在推进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工作中的创新做法,是聊城市检察机关深化“白云热线”创新发展的生动写照。近年来,聊城市检察机关不断健全常态化联席会商和信息共享等机制,强化多部门联动,通过开展心理疏导、就业指导、家庭教育指导,落实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多元化社会帮扶,量“案”定做救助方案,及时回应救助对象多元化需求,让救助这件好事更好、实事更实。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334件、发放救助金316万余元。
 
    “画好帮扶救助的‘最大同心圆’,必须内外联动找准‘最大公约数’。”聊城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贾富彬说,在落实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前提下,全市检察机关将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团结引领更多社会力量,下透“及时雨”、搭实“暖心桥”,在既“亲”又“清”的基础上推动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有效衔接,及时回应救助对象多元化需求,最大程度传递司法温情。(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