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王凯忠)5月15日,山东省聊城市人民检察院举办“‘典’亮生活守护美好”检察开放日活动,通过“新闻发布会+主题办案故事分享+典型案例发布”的新颖形式,传递检察温度、凝聚法治力量。3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乡村振兴联络员、特约检察员、人民监督员、听证员及新闻媒体记者现场见证,聊城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贾富彬参加。
为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展现聊城市检察机关贯彻“民法典”的切实行动,此次检察开放日首次加入了新闻发布环节。
发布现场,聊城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张炜通报民事检察业务的工作成果、典型案例及司法为民举措,发布全市民事检察工作白皮书,10家省驻聊及聊城媒体记者现场提问,专职检察委员会委员王彦红主持。
民法典颁布实施五年来,聊城市检察机关以检察办案推进民法典全面正确实施,以护航经济脉搏为使命,以关注民生福祉为旨归,以播撒法治星火为担当,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件案件”回应民生关切,共受理各类民事检察监督案件4261件,努力把法律要求的公平正义转化为人民群众认可的公平正义。
故事分享:感受为民情怀
主题办案故事分享会现场,来自基层检察院的8名“讲述人”依次走上讲台,向与会人员分享了8个有温度、有代表性的真实办案故事,诠释了与“典”同行的初心和使命。
“日子终于能往前过了。”这是当事人老梁给东昌府区办案检察官的信里的一段话,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聊城市东昌府区季玲玲讲述了一个帮助被撞成重伤的当事人成功执行民事赔偿款的故事,让大家感受到检察机关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20名农民工多次讨薪无果,检察机关组建检察官办案组,最终促成四家企业签署调解协议,全额支付欠薪。后联合法院、住建局、信访局、工会等机构成立保障农民工薪资支付协作机制,架起农民工讨薪“连心桥”,阳谷县检察院郑珂新讲述。
一场追尾事故引发长达三年多的保险拉锯战,保险公司以免责条款已加粗字体当成不赔付的“免死金牌”……检察监督依法亮剑,为这起历经波折的30万保险金拒赔案划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是茌平区检察院张晶的讲述。
“这名字不是我签的,50多万的贷款我也没见过,为啥要让我还?”东阿县检察院窦晓荷讲述,10年前,韩某因一份毫不知情的《共同还款承诺书》被纳入贷款档案,10年后,检察机关鉴定查明实际用款人,还韩某“清白”。
“一场听证会,高唐县聋哑手艺人洪某通过纸笔‘诉说’:经检察机关持续3个月的调解,终于收齐被拖欠6年的3000元手工木梳货款。”高唐县检察院马长英现场讲述一个关于“22把木梳和一个聋哑人”的故事。
一个个可感、可触、可见的检察办案故事,映射的是检察官为大局服务的理念、为人民司法的宗旨、为法治担当的使命。
现场点评:碰撞法治体验
1个小时的分享讲述,8个检察故事的情景重现,深深打动了在场的评委,他们认为,聊城市检察机关生动的检察办案故事体现了新时代检察人的责任和担当,书写了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检察答卷。
省政协委员、山东舜翔(聊城)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张东旺点评道,这八个故事真实体现了民法典的人民性、检察官的专业法律素养、“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也反映了聊城检察干警用心用情、认认真真办好每一个民事案件,为人民群众带来温暖,让民法典精神深入人心。
市人大代表、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院长姚淑霞说,这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展现了检察机关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这一个个温暖的细节,体现了检察干警“如我在诉”的为民初心,这种保障民法典正确实施、维护公民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的作为和担当,让我非常感动。
特约检察员、民进会员、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聊城记者站站长贠建伟表示,这次分享会不仅是聊城检察机关落实民法典、守护民生的一次践行,也是我非常珍贵的学习机会。检察官的讲述,生动诠释了聊城检察机关司法为民、努力让每一个当事人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理念,听后令人深受鼓舞,也备受振奋。
人民监督员、聊城市12345市民热线受理中心协调事务二科科长冯鹏表示,通过今天的活动,沉浸式地体验到了聊城市民事检察工作的丰硕成果。这八个故事让人感受到了检察工作的细致和专业。
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本次主题故事分享会采取专家评审、现场投票、现场唱票的方式进行。根据投票结果,评出了“‘典’亮生活、守护美好”典型案例。(山东省聊城市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