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律师谈最高法19号答复:公民代理从“宽松”到“规范”的实践转向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 正文

聂琳:向下、向上、向民,让驻村更“驻心”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驻村工作不是“走秀”,而是“扎根”;不是“镀金”,而是“铸魂”。唯有锚定“向下”察实情、“向上”谋实策、“向民”办实事的方向,才能让驻村工作真正走进群众心坎里,实现从“驻村”到“驻心”的深度跨越。
 
    向下扎根,在“脚沾泥土”中摸清民情。“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驻村干部想做好工作,首先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用脚步丈量民情。与其在办公室里“纸上谈兵”,不如走进田间地头听农声,坐在农家炕头拉家常。有的驻村干部坚持“日行两万步、遍访百户家”,把村民的“急难愁盼”记在笔记本上,更刻在心里;有的顶着烈日查看灌溉水渠,冒着严寒走访困难家庭,用“沾泥土、带露珠”的调研,摸清村庄产业短板、民生痛点。这种“向下”的姿态,不是形式上的“打卡”,而是情感上的“贴近”,让村民感受到干部的真心,为后续工作筑牢信任根基。
 
    向上对标,在“紧跟政策”中找准方向。驻村工作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要紧扣上级部署,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乡村发展的动力。“向上”不是盲目“等靠要”,而是主动对接政策、精准争取资源。面对乡村振兴的新要求,驻村干部需及时学习产业扶持、人居环境整治等政策文件,结合村庄实际制定“一村一策”。有的村庄依托上级生态保护政策,发展林下经济;有的借助电商扶持项目,帮助村民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这种“向上”的担当,让政策落地更有“温度”、更具“实效”,避免工作“走偏路”“瞎折腾”,让乡村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行。
 
    向民发力,在“办好实事”中赢得民心。“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驻村工作的落脚点,始终是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无论是修复破损的村路、改造老旧的饮水管网,还是帮助留守老人办理医保、为返乡青年搭建创业平台,每一件“小事”都是群众心中的“大事”。有的驻村干部牵头成立“助农服务队”,汛期帮村民抢收庄稼;有的开设“田间课堂”,邀请专家指导种植技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驻村”变成“驻心”,让干部与群众的心贴得更紧,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作者:陕西省广汉市委组织部 聂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