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滨州公安“五一”假期全市社会大局安全稳定治安秩序良好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公安 > » 正文

山东临清市公安局:用好新机制 解开“千千结”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多亏了咱八岔路派出所,在地头就把俺们两家多年的疙瘩解开了!”2月15日,山东省临清市八岔路镇村民李大爷看着自家耕地边上明确的界限,终于舒展了眉头。因耕地边界不清晰,李大爷与张大爷积怨多年,一度剑拔弩张。临清市公安局八岔路派出所所长刘建第耐心厘清两家多年来的争议,化解了这起矛盾纠纷。这是临清公安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的生动实践。
 
    2024年以来,临清市公安局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目标,聚焦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劳资债务等矛盾纠纷,创新工作模式,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着力推动部门警种联动、风险隐患联控、矛盾纠纷联调,实现平安稳定共创,全市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数同比分别下降30%、10.6%。
 
    坚持“早”
 
    做实源头化解
 
    临清市公安局强化源头治理、预防为主,结合巡逻走访、日常办案,主动化解群众之间潜在的矛盾纠纷,及时干预、提前介入,避免矛盾激化升级。经济开发区派出所探索建立人民调解员、经开大管家调解机制,聘请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党员作为辖区“大管家”,对小矛盾、小问题、小纠纷,会同社区民警事先进行“警前调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今年2月,新华路街道网格员发现,某小区居民小赵多次在业主群反映楼上住户噪声问题。社区民警唐玉涛立即联合物业、居委会上门调解。原来,小赵因备考压力较大,对楼上儿童跑动声过度敏感,双方积怨已久。民警使用分贝测试器对音量进行测试后,组织召开邻里恳谈会,促成双方约定“静音时段”,最终矛盾纠纷及时化解。
 
    临清市公安局将“警网融合”作为“先手棋”,严格落实社区民警与社区(村)党组织书记、治保主任、网格员每周联系见面制度,通过“入户访、重点查、线上巡”相结合,对出租屋聚集区、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将矛盾隐患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对于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临清公安机关从风险类型、持续时间、现实表现、冲突烈度等方面分析研判,由属地派出所向乡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和市局矛盾纠纷调解专班“双推送”,由双方共同化解。对于调解后仍存在风险隐患的,推送临清市综治中心,由市委政法委牵头召集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推动化解。
 
    融入“情”
 
    推动实质化解
 
    临清公安机关依托镇街“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对邻里纠纷、债务纠纷、婚恋家庭等易发高发潜在隐性矛盾风险,坚持讲清事理、讲明法理、讲透道理、讲通情理。对复杂矛盾纠纷,他们推动主责部门找出症结、拿出实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公安机关及时跟进回访、掌握动向、闭环管理,推动实质化解。
 
    2024年8月16日,松林镇某企业聚集20余名村民讨要土地租金,情绪激动。临清市公安局松林派出所立即启动“警调衔接”机制,将村民请到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邀请镇政府、村委会和企业负责人参加调解。民警一方面稳定村民情绪,引导依法维权,另一方面约谈企业负责人,摆事实、讲法律、算后果。经过5个多小时的调解,双方最终达成租金支付协议。
 
    “大家看看,这是典型的‘冲动型’邻里纠纷,其实一句好话、一个让步就能解决……”今年4月,在刘垓子镇集市的“流动普法课堂”上,临清市公安局刘垓子派出所所长牛津结合真实案例,讲解治安管理处罚法,围观群众纷纷点头。这种“接地气、冒热气”的普法方式,正是临清市公安局推进源头治理的重要举措。他们牵头组建“民警+律师+乡贤”普法宣讲团,利用农村赶大集、社区广场舞时间等群众聚集时段,开展法治宣讲,将“说理”与“讲法”结合,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山东省临清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