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梁山县韩垓镇初级中学温暖教育实践纪实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访谈 > » 正文

黑土地上的守护者: 一场稻田里的“特别庭审”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王丽君 李忻瑶)金秋九月,吉林省广袤的黑土地上,稻浪翻滚,一片丰收景象。在这片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的黑土地上,一场关于庄稼、关于邻里、关于生态保护的特别故事正在上演。
 
    2025年8月8日,吉林铁路运输法院迎来了一起特殊的案件——一起因农药喷洒引发的环境污染责任纠纷。原告老张种植的水稻与被告老李的玉米地相邻,在一次喷洒农药过程中,老李不慎将农药洒到了老张的水稻田,导致水稻出现生长异常。
 
    “我的稻子眼看就要抽穗了,现在叶片上全是黑斑,这可是一年的收成啊!”老张在法庭上激动地说。老李则一脸愧疚:“确实是我不小心,我愿意赔偿,但你也不能要的太离谱,这损失到底有多少,那得法院判决。”老张、老李原本是前后院,这一场水稻受灾纠纷,导致两家人之间产生了嫌隙。
 
    案件看似简单,但涉及的专业鉴定问题却让承办法官王丽君陷入了思考。如果按照常规程序,需要对水稻减产数额进行司法鉴定,不仅费用高昂,耗时也长,可能错过最佳收割期,造成更大损失。
 
    田间地头:法官的“黑土地情怀”
 
    开庭后,王丽君没有选择坐在法庭里办案,而是立即与原被告一同赶往受灾现场。脚踏黑土地,眼前是一片鲜明的对比:一侧是绿油油健康生长的水稻,一侧是叶片布满黑斑、长势羸弱的受灾稻田。
 
    “这黑土地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每一寸都值得珍惜。”王丽君蹲下身,抓起一把黑土,向双方推心置腹地说,“我们都是靠这片土地吃饭的,今天咱们不仅要解决问题,更要找到不伤和气、不误农时的法子。”
 
    望着这片形成于地球第四纪的黑土层,王丽君深知其珍贵——东北黑土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7.3%,却生产了全国13.4%的粮食。保护黑土地,不仅是保护农民的眼前利益,更是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
 
    在田间地头,王丽君提出了一个务实解决方案:先确定受灾面积,待水稻收割时,通过对比正常水稻亩产与受灾水稻亩产,计算出实际减产量,以此确定赔偿金额。
 
    “这样既省去了上万元的鉴定费用,也不耽误农时,大家觉得怎么样?”王丽君的提议得到了双方一致认可。一场可能旷日持久的纠纷,在黑土地上演了第一个转机。
 
    金秋收割:稻田里的“正义天平”
 
    2025年9月22日,秋分前夕,正是水稻收割的黄金时节。应原被告邀请,王丽君再次来到田间,这一次,她卷起裤腿,与原被告一起参与水稻收割。
 
    收割机轰隆隆地作业,金黄的稻穗被整齐切割。王丽君没有袖手旁观,而是与农民一起,亲手收割样本区域的水稻,一穗一穗地比较,一亩一亩地测算。
 
    “这边正常亩产大概1200斤,受灾区域大概800斤,亩产减少约400斤。”老张说道。老李点头认可:“按市场价每斤1.5元计算,一亩损失600元,受灾面积4.5亩,总共损失2700元。”
 
    汗水浸湿了衣背,泥巴沾满了裤腿,但王丽君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这场特殊的“田间庭审”中,天平不仅衡量着赔偿金额,更衡量着司法为民的温度。
 
    “我同意这个数额,马上给钱!”老李当场表示。老张也露出了宽慰的笑容:“都是乡里乡亲,解决了就好。”
 
    一纸调解书在老张、老李家院落前签订,2700元赔偿款当场履行。老邻居的脸上露出了笑脸,庄稼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夕阳余晖下,他们的身影与金色的稻浪融为一体。
 
    司法为民:黑土地保护的新篇章
 
    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是吉林铁路运输法院环境资源审判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法院不断创新审判方式,将法庭搬到田间地头,通过巡回审判、现场调解等方式,高效化解涉农纠纷。
 
    “保护黑土地,需要法律的长牙,更需要司法的温度。”王丽君表示,“作为法官,我们不仅要公正裁判,更要思考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减轻群众诉累。”
 
    这起案件的处理,避免了可能耗时数月的鉴定程序,为当事人节省了数千元的诉讼成本,更重要的是,抓住了农时,避免了损失的扩大。这种“快、准、省”的纠纷解决方式,正是司法为民宗旨的生动体现。
 
    黑土地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法律、科技、农业等多方面的协同努力。吉林铁路运输法院通过这起案件,探索出了一条司法服务黑土地保护的新路径——既要依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又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守护希望:黑土地上的明天
 
    案件结束后,王丽君没有立即离开,她与老张、老李一起站在田埂上,讨论起来年的种植计划。
 
    “明年喷洒农药可得注意了,可以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避开大风天气。”王丽君建议道。
 
    “是啊,经过这次教训,我也长了见识。咱们种地不仅要讲收成,还要讲环保,这黑土地可是子孙后代的饭碗啊!”老李感慨地说。
 
    夕阳西下,三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在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不仅生长着金黄的稻谷,更孕育着法治的种子、生态的理念和乡土的温情。
 
    这起小小的农药纠纷案件,映射出的是新时代中国基层司法的进步与担当。法官们不再局限于庄严的法庭,而是走进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纠纷,用法律守护着这片珍贵的黑土地。
 
    “最好的司法,不仅是公正的裁判,更是融入生活的智慧。”在这片黑土地上,司法为民的理念正生根发芽,开出和谐之花,结出共赢之果。
 
    黑土地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守护它,就是守护我们的未来。而这守护的责任,不仅在法官肩上,在农民肩上,也在我们每个人的肩上。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守护这片生命的黑色沃土,让金色的稻浪年年翻滚,让丰收的喜悦代代相传。
 
    供稿:吉林铁路运输法院立案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