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执行利剑破梗阻 账簿开示护权益——法院强制执行为知情权“撑腰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社会 > » 正文

以司法护航诚信建设 让守信有甜头、失信付代价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谢玲玲)“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信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更是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新疆喀什市人民法院立足审判执行职能,将诚信理念融入司法实践各环节,让诚信文化可见可感、入脑入心,为社会信用建设注入司法动能。
 
    一、庭审开放日:让失信代价“看得见”
 
    为让群众直观感受失信违法的后果,喀什市人民法院开展“庭审开放日”活动,邀请群众、商户代表旁听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等涉诚信案件庭审。庭审中,法官结合具体案情,细致解读“失信行为的法律边界”,通过被告人因制假售假面临刑事处罚鲜活案例,让旁听者深刻体会“谎言换不来利益,只会换来牢狱之灾”。今年以来,已针对涉诚信案例纠纷案件开展2场旁听庭审,用“看得见、听得懂”的庭审现场,让“失信代价”从抽象概念变为具体警示,切实筑牢群众心中的诚信防线。
 
    二、线上线下联动:让诚信声音“传得远”
 
    为强化失信惩戒的警示作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让失信后果清晰可感,让诚信理念广泛传播。线上平台持续发力,在法院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定期发布诚信履行典型案例,曝光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以公开透明的方式扩大警示范围;线下执行强力推进,开展“丝路雷霆”“夏季风暴”等行动,聚焦拖欠农民工工资、拒不履行给付义务等失信行为,依法采取查封财产、司法拘留等措施。今年以来,已开展集中执行行动30次,执结涉诚信案件2762件,执行到位金额1352.7万元。通过线上曝光与线下执行的紧密联动,让“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声音传遍角落。
 
    三、信用修复机制:让守信行为“有甜头”
 
    为激励失信者主动纠错、守信者持续守诺,建立“信用修复激励机制”,让诚信者尝到“甜头”。对已履行全部义务的失信被执行人,1个工作日完成失信信息屏蔽操作,解除限制措施,今年已解除限制高消费179人,解除纳入失信名单12人,使其通过信用修复重新获取“信用自由”;对诚信经营的企业,在涉诉时开通“调解优先通道”,缩短纠纷解决周期,降低经营成本。通过“知错能改有机会、坚守诚信有实惠”的正向引导,推动形成“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及时纠错”的良性循环。
 
    弘扬诚信文化,既要通过司法惩戒让失信者“痛”,更要通过正向引导让守信者“暖”。下一步,喀什市人民法院将继续创新“司法+诚信”模式,让每一起案件都成为诚信教育的生动教材,让诚信真正成为社会运行的“润滑剂”和群众生活的“通行证”。(新疆喀什市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