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五莲司法局户部司法所:条例宣传面对面 法治信访润民心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社会 > » 正文

山东沂南界湖街道:新时代“枫桥经验”书写基层 治理新篇章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程奕霖)近日,山东省沂南县界湖街道东村驻村指导员高强会同村“两委”干部,在村民王某和张某争执了一个月的宅基地边界现场,开了一场“马扎议事会”。经过两小时的实地勘察和协商,双方最终握手言和,一场可能激化的邻里纠纷被成功化解。这起看似寻常的调解背后,是界湖街道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作为”的生动实践。
 
    王某和张某是相邻而居几十年的老邻居,今年初却因宅基地边界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两家各执一词,甚至多次发生口角,矛盾逐渐升级。村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这一隐患后,立即通过街道综治中心的信息平台上报。驻村指导员高强接到预警后,迅速联合村“两委”成员、司法所调解员和片区民警组成工作组,启动联动调处机制。
 
    “农村纠纷往往涉及土地情感和历史遗留问题,光靠讲政策、搬条文解决不了心结。”高强作为在基层一线工作多年的老干部,深谙其中门道。为打破僵局,他决定将调解现场搬到争议地块。当天下午,调解组和双方当事人围坐在田埂边,摊开土地确权图纸逐项核对,用方言土话解释政策,结合田间实际提出解决方案。司法所工作人员现场普法,片区民警告诫提醒违法后果,村“两委”则协调资源修建排水沟,既明确边界又解决雨季积水难题。最终,双方在调解协议书上按下手印,一场“积怨”就此化解。
 
    这起纠纷的顺利解决,得益于界湖街道近年来构建的基层治理体系。作为沂南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示范区”,街道将126个城区网格和120个农村网格细化为“微网格”,城市社区按楼栋单元设立楼长,农村按农田、林地划分片区,由党员干部担任负责人。网格员每日巡查摸排,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上报问题,确保矛盾“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而对于复杂问题,街道创新“1+N”多元联动机制:以党组织为核心,综治、司法、公安、执法等多部门协同入驻“大综治平台”,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一站式”调处。在王某与张某纠纷中,司法所提供法律支撑,村集体协调资源,多方合力让调解既有效率又有温度。
 
    界湖街道党工委书记高燕妮表示:“基层社会治理不能‘单打独斗’,必须让专业力量沉下去,让群众力量聚起来。”界湖街道的实践始终围绕“人”展开。今年以来,街道共选派81名驻村指导员和10名社区副书记下沉一线,他们既是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也是发展“指导员”。这些干部需每月梳理所在村居的治理难点,牵头组织协商议事,并接受群众满意度、矛盾化解率等工作纪实评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徐强坦言:“驻村不是‘镀金’,工作实绩看的是矛盾化解率和群众满意度。”
 
    为确保治理成效可持续,界湖街道同步建立闭环管理机制:综治中心对每起调解案例进行跟踪回访,驻村指导员需定期汇报成果转化情况,纪工委每月抽查工单办结质量。对于王某和张某案,调解组不仅促成协议签订,还将其纳入典型案例库,供其他村居学习借鉴。
 
    在如今的界湖街道,“群众家门口的事就用群众熟悉的方式解决”已成为共识。街道创新“马扎议事会”“城市夜话”等协商形式,干部和村民围坐一圈,用拉家常的方式讨论环境整治、停车难等民生问题。今年以来,这样的议事会在田间地头、小区广场开了上百场,解决实际问题60余件。
 
    “我以前觉得干部开会就是说空话,现在真能帮我们办实事!”一名参与过议事的村民说。对于群众提出的建议,驻村指导员会建立“问题清单”,明确责任人和解决时限。在最近一次“夜话”中,水湖套社区居民反映垃圾清运不及时,第二天社区便协调物业增加清运频次,赢得居民点赞。
 
    从一纸方案到遍地开花,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是口号,而是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方法论。当驻村指导员的身影穿梭在村居巷陌,当“马扎议事会”的笑声取代争吵声,当“一呼就应”的巡逻队守护万家灯火,一幅“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群众参与”的和美画卷正在沂南县徐徐展开。(山东省沂南县界湖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