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为盾 护黑土
吉林省环境资源集中管辖法院黑土地资源司法保护工作纪实
山东法制传媒网:(王浩霁)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大自然赋予吉林的宝贵财富。2022年9月26日,吉林省环境资源“1+10”案件管辖机制开始运行。从打击犯罪到维护环境,从立足审判到延伸职能,“1+10”指定管辖法院以法为盾,筑牢大国粮仓的生态根基,全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生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白山松水间奏响黑土地司法保护的绿色长歌。
一、依法履行审判职能,以最严密法治保护黑土资源
统一裁判尺度,突出典型案例引领。三年来,全省法院依法公正审理涉黑土地保护案件8890件,包括刑事案件419件、民事案件7649件、行政案件822件。为统一裁判尺度,长铁中院协助吉林高院连续三年发布17篇“吉林法院黑土地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指定管辖法院9篇案例被评为“吉林法院黑土地司法保护典型案例”;珲春林区基层法院制定《珲春林区基层法院涉环境资源刑事案件常见犯罪量刑参考(试行)》用于案件审理。2025年5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3篇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梨树县人民法院、通化铁路运输法院2篇案例荣膺其中。
借助“外脑”力量,提供更优质司法服务。吉林省长春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出台《关于建立环境资源专业人民陪审员库实施方案》,现有专业人民陪审员117名,在涉黑土地案件中充分发表专业意见,提升审判专业性、科学性。吉林铁路运输法院探索制定了《吉林铁路运输法院关于生态技术调查官选任及参与诉讼活动的若干规定》,并在审理一起种植回收合同纠纷案件中引用技术调查官辅助查明技术事实,为当事人节省鉴定费204万元。长春铁路运输法院创新设立特邀观察员制度,聘请来自社会各界的行政机关代表、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作为环境特邀观察员,推动形成共护吉林黑土地资源的合力。
二、坚持全方位治理,以最严格制度保护黑土地资源
坚持制度先行,构建黑土地全面保障体系。长铁中院以全方位、全流程保护黑土地为目标,制定《吉林省长春铁路运输中级法院“黑土地司法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将黑土地司法保护工作细化为七个大类三十条举措,久久为功地力行黑土地司法保护。通化铁路运输法院建立盗采泥炭行政处罚与惩治刑事犯罪衔接机制,建立《涉泥炭案件专项台账》,对案涉泥炭资源进行归类统计,避免因处置失当导致对泥炭资源的二次破坏。
推进黑土修复,贯彻恢复性司法理念。三年来,指定管辖法院做实黑土地司法保护“后半篇文章”,引导破坏者主动恢复环境,完成盗挖区泥炭土回填15.3万余立方米,缴纳生态损害赔偿金317万余元,实现了惩戒威慑与生态修复的双重价值统一。
三、延伸审判职能,形成黑土地司法保护合力
传递保护共识,发挥环资审判预防性功能。长铁中院制定《关于做好司法便民利民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全省128个“法官说事点”和37个巡回审判庭为载体,将黑土地保护的法治根系深扎进黑土层的每一个缝隙。梨树县人民法院践行枫桥经验,落实“法官进网格”纠纷化解工作制度。此外,指定管辖法院结合“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全国生态日”等节点,开展针对性普法宣传40余次。央视《吉法在一线》栏目专题介绍吉林法院创新法治机制保护黑土地的实践经验,有效增强公众法治意识和保护自觉。
强化府院联动,发挥环资审判协同性功能。长铁中院联合生态环境、公安、检察机关等十部门建立长春市环境治理司法协同中心,将包含黑土地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保护作为司法和执法共同价值导向与行动目标。长春铁路运输法院与行政机关建立起“联席会议+信息共享+案件移送”工作机制。吉林铁路运输法院与行政机关、当地镇政府共同建立黑土地协作保护示范点,大力推进行政争议诉前协调化解,为黑土地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黑土地是东北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石,保护和提升黑土地耕作水平,是守住“谷物基本自给、粮食绝对安全”的重要保障。吉林省环境资源指定管辖法院将坚决扛牢保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作用,以严格公正司法守护“黑土粮仓”!(吉林省长春环境资源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