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高院霍敏:以高质量司法服务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 正文

山东高院霍敏:以高质量司法服务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以高质量司法服务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霍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强国建设。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赋予了山东“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的光荣使命。2025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山东法院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建设、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服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围绕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加强司法服务、强化司法供给,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着眼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牢服务海洋经济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海洋形势正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司法服务保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更高政治站位上去思考、谋划和推进工作。一是狠抓政治建设强统领。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司法服务就要跟进到哪里。人民法院应当深刻把握党中央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自觉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纲”和“魂”融入司法审判全过程、各方面,全面推进海洋强国建设走深走实。比如,港口是陆海统筹、走向世界的重要支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东要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山东法院坚持对标对表,聚焦促推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保障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制定出台十项服务举措,优化码头建设、海上运输等多领域裁判规则,提供航运、船舶等信息要素支持,助力青岛港企业运用标准合同范本签订合同7000余份,为港口发展注入司法动能。二是狠抓执法办案提效能。海事审判承担着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职责。人民法院应当深刻认识海事审判肩负的更重责任,深化做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聚力实现“三个效果”统一。例如,山东法院扎实践行“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等工作要求,用好“部署—落实—监督—评价”全链条闭环工作机制,持续做实“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比如,为全面提升海事司法效能,积极争取设立青岛国际商事法庭,建立全省涉外海事商事案件监督管理平台,通过集中管辖、强化管理促推提质增效。近年来,全省法院每年受理涉外商事案件500余件、海事海商案件2000余件,审判质效持续走在全国法院前列。三是狠抓府院联动聚合力。促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协同高效推进。2023年以来,在最高人民法院有力指导和山东省委坚强领导下,山东推动建立省市县三级覆盖的府院联动机制。依托该机制,两年来在推进海洋法治联盟、涉海纠纷指导调解与行政监管联动处置、诉讼仲裁衔接机制、船员权益保护中心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有效化解了涉海洋科技创新保护、海洋治理等领域一系列痛点难点问题,有力促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着眼于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服务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质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好海洋开发,向海洋要生产力、求新增长点。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人民法院应当准确把握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坚持破立并举、新旧并进,以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跟进服务产业强海。一是聚力促推产业升级。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人民法院应当聚焦本地优势传统产业,及时完善相关司法政策,帮助企业走出转型阵痛期。山东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是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的代表。在办理一起海洋牧场建造合同纠纷案过程中,我们发现海洋牧场缺乏验收规则和标准,这将对全省海洋牧场试点工作造成重大影响。为此,山东法院聚焦审理中发现的问题,摸排全省海洋牧场建造、运营底数,总结提炼解决措施,及时发出司法建议,协同省农业农村厅完善全省海洋牧场管理机制,并推动将《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管理条例》列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2025年地方立法工作计划》。二是聚力壮大新兴产业。科技是海洋新型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就要通过裁判确立行为规则、传递价值导向,加强对创新成果、创新行为、创新主体的保护。特别是对于出现困境的创新主体,要有效发挥破产审判拯救和出清功能,促推市场资源向新兴产业配置。近年来,山东法院围绕服务新质生产力等出台一系列服务保障意见,通过破产重整助力东方海洋、神飞船舶等企业涅槃重生。比如,在审理东方海洋破产重整案中,创新通过预重整转重整方式,引入12家投资人完成注资13.5亿元,直接安置、稳定关联企业职工1600余人,保障632家债权人和1.9万名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让这家高新技术企业焕发生机。三是聚力推动绿色发展。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海洋产业发展与海洋资源环境保护相统一。人民法院应当坚持保护和发展并重、预防和修复并行,推动建立陆海协同、区域协力、司法协作的海洋环境污染预防治理机制。例如,京津冀辽鲁五地十三家法院共同发布环渤海地区生态环境一体化司法保护倡议书,青岛海事法院联合青岛市人民检察院、宁波海事法院、舟山市人民检察院共建跨区域海洋环境司法保护协作机制,建立蓝色碳汇实践基地,有力推动海洋经济绿色发展。
 
    着眼于统筹国内国际两类规则,助力海洋经济发展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人民法院应当更好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持续提升我国司法制度的公信力、竞争力、影响力。一是着力打造纠纷解决优选地。优选地建设既是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涉外审判能力的重要抓手。人民法院应当持续做实多元解纷,深耕精品战略,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不断提升解纷吸引力、规则引领力。以山东法院为例,审理的涉外海事商事案件涉及300余家全球知名航运、贸易、金融企业,遍及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案件审理中,充分发挥“东方经验”在国际海事纠纷解决中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多当事人选择中国法院解决争议。比如,“努萨”轮案当事人主动变更原合同约定的外国仲裁条款,重新约定由中国海事法院管辖并最终达成和解。再比如,妥善审理“塔利门”轮涉外海运货损纠纷案,促成希腊菲尼克斯船级社亚洲区总部落户青岛,填补了青岛在国际船级社总部领域的空白。二是着力提升风险防范硬实力。企业是合作开放的市场主体,出海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走出去,法律要先行。人民法院应当主动作为,健全企业海外利益和投资风险预警、防控、保护体制机制,为“出海”企业增添法治底气。例如,山东法院发布国际贸易活动法律风险提示,推动出版《海事司法文库》,收录风险提示482项、裁判要旨840条,促推提升企业对外贸易规则议价能力,该做法获评海事审判四十年有影响力的调研成果,是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唯一法治类成果。三是着力打造涉外审判排头兵。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需要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更好展现中国法官风采、传播中国司法审判声音。就山东法院情况来看,近年来,我们坚持提素能、严作风两手抓,一方面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全省法院审判人才库,联合山东大学共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基地;另一方面举办精品案例讲评会,开展“改进司法作风、提升队伍素能”专项行动。通过双向发力,推动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铁军,为服务保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山东法院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把握海洋经济绿色低碳、科技自主、开放合作、协同发展的基本要求,紧紧围绕产业强海、科技兴海、港口通海、生态护海、合作探海,忠诚履职,担当作为,努力为促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