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容忍“躲猫猫”
——吉林白河法院硬核执行让“纸上权利”落地生金
山东法制传媒网:(石帅)
司法执行的战场从无硝烟,
却处处藏着较量。
被执行人“躲猫猫”的把戏迭出,
或隐匿财产,或玩起失踪,
让本就艰难的执行之路更添阻碍。
但总有这样一群执行法官,
怀揣着对公平正义的执着,
于细微处探寻线索,
在困境中勇往直前,
只为让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近日,白河林区基层法院就成功执结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不仅是对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更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了强劲的司法力量。
交易生隙:合作变纠纷
通化某包装公司通过微信订货的方式向长白山某包装公司订购纸板,货物交付后,通化某包装公司却未能给付全部货款,双方由此产生争议。经白河林区基层法院调解,通化某包装公司需在2024年6月19日给付长白山某包装公司20万元,剩余139690.18元于2024年6月30日前一次性给付完毕。通化某包装公司负责人于某在法庭上拍胸脯说:“法官,我肯定认账!今天先给20万,剩下的月底前一次性结清!”不料,白纸黑字的调解协议,竟成了通化某包装公司“画饼”的工具。到期后,债务只履行了18万元。长白山某包装公司张经理急得直叹气:“企业资金周转就盼着这笔货款,这可咋整!”无奈,长白山某包装公司只能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波折:“困难”藏猫腻
执行程序刚启动,通化某包装公司就上演起“苦情戏”。法院工作人员将执行通知书、财产报告令送到于某手中时,他满脸无奈:“法官,不是我耍赖,公司账上是真没钱!”法官通过网络查控,确实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但这并未让法官轻信其“经济困难”的说辞,而是驱车300公里直奔通化某包装公司,当面严肃告知于某:“民事调解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你得履行义务,别想着逃避!”见法官态度坚决,于某装出一副无计可施的模样,磨蹭了半天:“法官,我是真难啊,要不这样吧,从9月开始,我每月还3万行不?我尽量凑钱!”
可后续的还款却如“挤牙膏”般拖沓。2024年10月,张经理没收到钱,急忙联系法院。执行法官又找到于某,对方才勉强表示:“这个月就凑了2万,先给这些,剩下的下个月一定补上!”之后,通化某包装公司给付了2个月的欠款后又没了下文。张经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再次跑到法院求助:“法官,这货款拖着,我们企业快撑不住了,得让他们履行义务,还得算利息啊!”执行法官又联系通化某包装公司,于某在电话里又拿“经济困难”当挡箭牌:“法官,我也想还,可公司现在真没钱,我能有啥办法!”仿佛这是能把债务“拖黄”的万能借口。
真相追踪:抽丝剥茧寻踪迹
执行法官哪会轻易相信这套说辞?当即开启“侦查模式”,“这于某肯定有问题,咱们得查仔细,不能让企业吃亏!”查账户时,法官紧盯每一笔资金流转,盼着能发现点线索;跑开户行调流水,顺着钱的“脚印”深挖,法官逐笔核对;跑税务局查企业经营数据,从报表里找“破绽”,看看企业到底挣不挣钱。
一番细致排查,真相终于大白!通化某包装公司根本不是“经济困难”,明明处于盈利状态,只是故意把财产藏起来,玩起“账户没钱”的把戏。执行法官没有放松警惕,持续定期查控,静等“鱼儿”上钩。终于有一天,执行法官盯着查控系统,突然一拍桌子:“看!进账15万了!”这笔进账如同暗夜里的信号灯,法官立即行动,冻结了该笔款项。异议期一过,便强制扣划,张经理接到法官电话,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法官,太感谢你们了,这下企业的资金有着落了!”长白山某包装公司的权益终于得以实现。
司法护航:力度与温度并行
此案虽为白河林区基层法院执行工作的一帧剪影,却折射出司法为民的大担当。面对被执行人的“躲债伎俩”,执行法官用专业刺破伪装,用执着守护公平正义。这背后,是司法利剑出鞘的“力度”——对耍赖躲债者零容忍,亦是司法护航发展的“温度”——深耕营商环境的“法治沃土”,为企业纾困解难,让经济活力在法治下蓬勃生长。未来,白河林区基层法院将继续坚守初心,在执行攻坚中勇啃“硬骨头”,让法律文书不再是“纸上权利”,以更坚实的司法护航,为辖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法治力量。
作者:吉林省白河林区基层法院执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