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反诈”进行时
吉林省敦化林区基层法院多维发力,织密林区反诈“防护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宋兴雯)为深入贯彻落实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工作部署,吉林省敦化林区基层法院刑事审判团队携手延边林区中级法院,立足林区实际,以“反诈是门必修课,筑牢防线守好责”为主线,通过创新宣传形式、充实宣传内容、优选宣传案例等形式,全面筑牢防范诈骗的法治屏障。
一、研学筑基,夯实反诈理论根基
活动初期,敦化林区基层法院刑事审判团队组织庭室干警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专题培训,拉开了宣传月活动的序幕。在四楼法院书屋,刑事审判团队办案法官正逐字逐句解析新型诈骗犯罪链条:“大家看这个‘民族资产解冻’案例,骗子虚构巨额遗产骗局,专门针对留守老人……”一件件典型案例,让参训干警眉头紧锁。这场历时三小时的培训,不仅梳理了法律适用边界,更通过剖析20个典型案例,将抽象法条转化为生动的审判智慧,更让团队干警达成共识:反诈宣传不仅是办案技巧的提升,更是司法为民的责任担当。
二、联动聚力,拓展普法辐射半径
7月25日上午,延边林区中级法院同敦化林区基层法院两级联动,共赴辖区社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辖区居民送上反诈宣传“大礼包”,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线上,授课法官带领辖区居民共同观看敦化林区基层法院精心制作的反诈宣传小视频,通过视频案例“小切口”,引入反诈宣传“大主题”,引导居民群众提高自我安全防范能力,扩大宣传覆盖范围。线下,授课法官准备制作精良的宣传资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防范诈骗宣传,提醒居民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结合实际案例,向居民们揭示了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和作案手法,警惕“购买保健品”骗局、中奖诈骗、电信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等诈骗陷阱,让居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诈骗的危害性,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警惕。
随后,两级法院宣讲团奔赴辖区农贸市场、银行机构开展反诈宣传。干警们在市场里发放宣传单,结合案例生动讲解诈骗常见形式与手段,剖析法律责任;于银行大厅,他们耐心答疑,针对性地普及防诈知识。现场积极推广“国家反诈APP”,指导居民开启防护功能,借科技之力守护财产,同时告诫大家对陌生信息坚决不听、不信,涉及转账谨慎为之。这一系列举措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金钥匙”送到辖区居民手中,让居民得以紧握安全主动权,有效提升防骗能力,使反诈理念深入人心。
三、浸润民心,激活群防群治效能
为提升反诈宣传效能,创新推出“流动普法站”模式,针对公交站点人流密集、群众停留时间短暂特点,在法院门口的候车区设置常态化宣传点位。法院干警现场向群众发放反诈手册、电子大屏轮播反诈宣传短视频,法官每日定时驻点进行现场答疑,巧用鲜活案例拆解“刷单返利”“冒名公检法”“网贷陷阱”等典型骗术,以接地气的语言揭穿诈骗话术本质,反复叮嘱群众恪守“三不原则”——不轻信陌生信息、不随意转账汇款、不泄露个人隐私。一位正在等车的市民感慨道:“多亏听了法院的宣传课,前两天接到所谓‘补贴发放’电话时才能果断拒绝!”该举措实现精准触达,活动期间累计发放资料200余份,惠及过往乘客300余人次,切实将法治服务融入百姓日常出行场景。
反诈工作,关乎群众财产安全、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在刚刚结束的“全民反诈宣传月”系列活动中,敦化林区基层法院立足林区实际,构建“法院主导、模式创新、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多维度发力,在辖区反诈宣传工作方面探索出“精准滴灌+创新赋能+长效治理”的新路径、新方法。下一步,敦化林区基层法院将以反诈宣传为支点,撬动“防诈+防骗+防矛盾”的犯罪预防体系,通过案例警示、风险预警、法治教育“三管齐下”,推动形成“全民反诈、全社会防诈”的浓厚氛围,力争实现辖区诈骗发案率持续下降、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率稳步提升的目标,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林区贡献司法力量。(吉林省敦化林区基层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