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沂水崔家峪镇全力推进经营场所消防安全综合整治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环保 > » 正文

山东莒南县:多管齐下,织密动火作业安全“防护网”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董彦强)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石,而动火作业作为特种作业中风险较高的环节,其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山东省莒南县以动火作业安全监管为突破口,通过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从源头管控到末端执法,从能力提升到宣传引导,全方位、多层次地筑牢了特种作业安全红线,为企业安全发展保驾护航,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动态摸排与责任督导,筑牢监管根基
 
    动态化摸底排查,确保资质合规
 
    建立动火作业人员及持证信息动态数据库,并结合“山东好焊”大数据平台的推广,对全县电焊、气焊等特种作业人员展开全覆盖摸排。这一举措如同为动火作业人员建立了一份“电子档案”,能够实时掌握人员资质和作业情况,确保每一位从事动火作业的人员都具备合法合规的资质,作业流程也严格遵循规范要求,从源头上杜绝了无证作业等安全隐患。
 
    责任化分工督导,形成监管合力
 
    明确应急、市场监管、消防等多部门的协同职责,成立专项督导组深入企业、工地开展“明查+暗访”。这种多部门联合的督导方式,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壁垒,形成了监管合力。重点检查动火审批手续、现场防火隔离措施及灭火器材配备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实行“即查即改+限期整改”的闭环管理,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让监管工作不留死角。
 
    二、源头管控与能力提升,强化安全保障
 
    专业化培训赋能,提升人员素质
 
    开展动火作业安全教育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并剖析事故案例,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让从业人员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动火作业中的风险点和应对措施,有效提升了他们的风险辨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动员无证人员参与特种作业资格培训,实现了持证上岗率100%,为企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动火作业人员。
 
    标准化流程规范,防范次生风险
 
    制定《动火作业安全监管实施细则》,要求企业严格执行“作业审批—现场防护—过程监护—事后清理”全流程管控。特别是在高温天气下,加强了对动火作业的防护措施,调整作业时间、配备防暑物资,防范了因高温引发的次生风险。这种标准化的流程规范,让动火作业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三、严格执法与科技赋能,提升监管效能
 
    高压化执法震慑,倒逼责任落实
 
    将动火作业纳入重点执法检查内容,严查无证上岗、违规操作等行为,对问题企业采取约谈、处罚、曝光等手段。这种高压化的执法态势,让企业深刻认识到动火作业安全的重要性,不敢轻易触碰安全红线。2025年以来,累计整改隐患120余项,立案查处违规作业案件3起,有效地遏制了违规动火作业行为的发生。
 
    智能化监管升级,实现精准防控
 
    推广“山东好焊”大数据平台,实现动火作业备案、巡查、预警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在重点企业试点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实时监测作业环境,自动识别烟雾、高温等异常情况。科技手段的引入,让监管工作更加智能化、精准化,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升了风险防控的效率和质量。
 
    四、立体宣传营造共治,凝聚安全合力
 
    定向宣传,强化警示教育
 
    针对林区施工、厂区动火等重点人群,发放宣传材料6800余份,组织“五进”活动8次,强化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这种定向宣传的方式,能够让重点人群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动火作业的危险性,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全民参与,形成共治格局
 
    开通有奖举报渠道,鼓励群众监督违规动火行为。这一举措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了安全生产的监督者,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特种作业安全管理的良好格局。
 
    莒南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动火作业安全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制度创新、能力建设、科技赋能“三向发力”,推动了安全生产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的转变。(山东省莒南县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