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董彦强)夏季,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进入高发阶段,为有效防控风险,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山东省莒南县应急管理局打出“组合拳”,多维度强化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全力守护作业人员生命安全。
一、深化认知,绷紧风险防控“思想弦”。剖析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的根源,有毒有害气体尤其是硫化氢成为罪魁祸首。硫化氢具有毒性剧烈、比重较大、易溶于水的特性,其“隐蔽性”极高。在作业前,若未充分搅动污水并实施正确通风,或在作业过程中出现误操作,硫化氢气体就可能突然释放,瞬间危及作业人员生命。例如,在一些污水处理设施的有限空间作业中,由于通风不畅,硫化氢在角落积聚,作业人员一旦进入,极易因吸入过量气体而中毒。因此,增强风险观念、树牢安全意识,是预防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首要任务。
二、精准施策,织密安全管理“防护网”。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5至8月我省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频发,共21起,占事故总量的60%。这些事故主要集中在市政施工、污水处理、物业管理、工贸等行业领域。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为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和积聚提供了“温床”,使得中毒窒息事故风险大幅上升。针对这一严峻形势,莒南县应急管理局要求各工贸企业建立完善的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对风险进行细致辨识,设置现场隔离措施,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同时,严格作业审批流程,强化现场监护工作,确保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到位,应急准备充分。一旦发生事故,能够科学组织救援,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例如,君成皮革有限公司在县应急管理局的指导下,对有限空间进行了全面排查,建立了详细的管理台账,明确了每个有限空间的风险点和应对措施。在后续的作业中,严格按照审批流程进行,并安排专人现场监护,有效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三、强化培训,打造人员素质“硬内核”。为切实提高涉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员工的安全作业和自救互救能力,莒南县应急管理局要求各工贸企业在每次作业前严格落实“看警示、学处置、再作业”的流程。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让员工直观感受事故的惨痛后果,深刻认识到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学习事故处置方法,使员工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冷静应对,采取正确的救援措施;最后再进行作业,确保作业过程安全有序。
此外,还要求在有限空间作业现场“插警示红旗”,监护人员“穿警示红马甲”,时刻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同时,大力宣传“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安全操作原则,让这一原则深入人心,成为员工作业的自觉行动。庞疃纸业公司在污水池清理作业前,组织员工观看警示教育片,学习污水池内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气体及处置方法。作业现场,醒目的警示红旗和身着红马甲的监护人员,时刻提醒着作业人员注意安全,确保了作业的顺利进行。
莒南县应急管理局通过增强风险观念、强化安全管理、加强宣传培训等一系列举措,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筑牢了坚实防线。未来,该局将持续发力,不断完善监管机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山东省莒南县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