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马宇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近年来,陕西省泾阳县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不断创新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着力打造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泾阳模式”,以最有力的司法担当和司法作为构筑绿色生态屏障,为县域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提高站位,统一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扛起政治责任、历史责任和法治责任,找准司法助力生态环境保护的切入点、结合点和发力点,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政治任务,纳入全院工作总体布局,忠实履行审判职责,始终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环境司法理念贯穿于审判工作的各环节、全过程。注重思想武装,通过集中学习、讲座等形式,引导广大干警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精神要义,掌握环境资源审判法律法规,切实提高依法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能力水平。强化普法宣传,利用微信公众号、现场普法、悬挂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深入基层、企业、景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基层干部、企业经营者和人民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加强联动,健全机制。积极回应群众生态环境司法需求,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审判体系建设,全面推行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加快推动公检法司协调配合,健全证据提取、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依法审判等相关制度,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行为,形成全方位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合力。完善“府院联动”机制,加强司法协作及司法行政执法联动,推动“行政执法”+“司法审判”一体化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构筑多方参与的生态环境“防护网”。
优化配置,完善机构。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审判团队建设和生态司法保护阵地建设。4月23日,泾阳县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巡回法庭在云阳法庭挂牌成立,是泾阳县人民法院继成立旅游巡回法庭之后的又一创新实践,标志着涉环境资源案件进入专业化审理新阶段。7月18日,郑国渠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在泾阳县郑国渠首遗址博物馆挂牌成立,标志着泾阳县生态保护和修复性司法实践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开辟了全新的阵地。
生态环境保护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泾阳县人民法院将以环境资源审判巡回法庭和郑国渠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为依托,切实担负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法治责任,积极开展审判延伸服务,传播生态司法保护理念,凝聚起生态环境保护合力,以司法的担当和作为努力让泾阳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陕西省泾阳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