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媚燕子归
散文(朱玉富)
柳丝儿如烟,柳丝儿如鞭,“嘎嘣”一声抽醒了沉睡的春天。
村头冰封了一冬的河水缓缓地、缓缓地明亮起来了。“春江水暖鸭先知”,还真是的,鸭子们摇着肥大的屁股扑通扑通地下水了,仰着头“嘎嘎”地欢叫着,身后荡起优美的波纹。河底纤细翠绿的水草犹如一幅灵动飘逸的油画,你只需定睛细瞧,就会看到那像细线条一样悠闲的小鱼儿,成群结队地在水草中嬉戏,它们涉世未深,一听到岸边有风吹草动,便会“嗖”地一下惊慌游走,藏在水草的下边。河虾可是不理会这些的,他们旁若无人地从石头缝里钻出来,伸着懒腰舒展在河底。贪吃的田螺,爬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可劲地犒劳饿了一冬的肚子。河边嫩绿的水芹,出落得纤细温婉,一丛一丛,如张开的小伞,高低错落,亭亭玉立。岸上的蒲草,陆陆续续地发芽了,它们以惊人的速度生长着,只几天不见它们就连成了绿油油的一片。
河水温柔地环绕着,岸边清冷的山也焕发出峡谷柔情。远远望去,起初是朦朦胧胧的一点绿色,渐渐地便如泼墨的水彩画一样晕开来,在太阳的映衬下,倒映在河水中,俨然一幅江南春色图。树木、小草、荆棘便都吐芽了,嫩绿、翠绿、墨绿,绿意的春天,给蜿蜒的山脉在瓦蓝的天空下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时荆棘丛中、杂草中的山韭菜、山小蒜也赶趟儿郁郁葱葱了,白蒿苗露出萌萌的脸贪婪地沐浴着阳光。山下绿油油的麦田里各种野菜也按捺不住挤了出来,荠菜、秃妮子头、米蒿、苦菜、甜苣、蒲公英、蓬蓬菜、灰灰菜、猪耳朵、车前子,还有许多叫不上名的都撒了欢地疯长起来。
小河边的菜地里,老农们才刚刚疏松了土壤,撒下菠菜、油菜等各种应时蔬菜的种子,弄上一桶大粪给韭菜追追肥,微笑着擦擦脸上的汗水,期待着绿油油的菜苗破土而出。小山村的男女老少们此时更倾心大自然最醇美的馈赠,你看,那小河边、那山腰腰、那深谷涧、那田野里,到处都有成群结队的人们拿着小铲子、小锄头、小镰刀在挖野菜,欢声不止,笑语不断。载着满满的收获,伴着袅袅的炊烟,春天的味道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弥漫开来。
开着昌河车的小贩们也春风满面地来到了小山村,热情而高亢的叫卖声沸腾了村庄,一车毛绒绒的小鸡惊慌失措地在框子里挤成鹅黄色的一团,“叽叽叽”地叫个不停。三轮车旁,挤满了打扮时髦的女人们,说着,笑着,和小贩讨价还价着,挑挑拣拣中,你二十只,她三十只,不一会功夫,一车雏鸡便各得其主了。鸡对农家而言是捎带着养的,刚买的雏鸡吃个把月小米,就逐渐好养起来。人们每日从菜地劳动回来,路过小溪时拔上一把水草,到家剁碎后拌上麦麸就是一顿营养丰盛的鸡食。那些中年妇女们每日乐呵呵地看着小鸡抢食,笑在脸上,喜在心里,盘算着这些小鸡很快就能下蛋了,这样就可以改善一家人的生活了。
太阳逐渐妖娆起来了,金子般光芒催眠着在墙根晒太阳的大爷大娘们,催长着田间嬉戏玩耍的孩童,催发了一枝枝红褐色的香椿芽儿,催出了一簇簇碧绿的榆钱,催开了五颜六色的桃花、杏花、梨花、李花、迎春花,催促着人们辛勤耕耘的脚步,催生出一个个崭新的、美丽的憧憬和希望。
一年之计在于春。尽管疫情来势汹汹,但故乡唯美的春天阻挡不住南下务工人们的脚步,农民工专车急促的鸣笛声响起来了,山坡上牧羊的父辈们目送着远去他乡的子女们,计算着孩子们的归期。村口守望的母亲们把晶莹的泪珠化作思念的春雨,细细地、轻轻地、缓缓地滋润着远方游子的心房。
如丝的春雨中,屋檐下南归的燕子正在忙碌地筑巢,和着泥巴的小孩子们稚嫩地喊着:“奶奶,奶奶,燕子回来了!燕子回来了!”
啊,故乡的春天,舒展的白云在瓦蓝的天空里行走,灵秀的青山傍着绵延的绿水,明媚的阳光下,青山、白云、蓝天倒映在水中,映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斑斓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