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近年来,山东省利津县公安局明集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警情联处、警企联动、警民联防、多元联调的“四联”模式,全面提升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与矛盾化解能力。今年以来,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7.3%。
警情联处——
从“单兵作战”到“全域协同”
今年2月,明集派出所接到黄某报警称:自家的麦苗被村民刘某家的羊啃食,两家因此产生纠纷。民警在安抚双方情绪的同时,启动“一警多派”多元化解机制,联合政府管区、司法、综治、村委等多个部门共同处理,经农业技术员实地勘查、多方取证,评估麦苗受损的经济价值,促使双方达成赔偿协议,有效化解了矛盾。
明集派出所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接警后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微信等将警情信息通报给村委班子成员,村委班子成员迅速响应、协同处置,使警情处置过程更加畅通无阻。依托“情指行”一体化机制,对接到的警情进行分级分类处置并推送至责任部门共处;对于非警务类诉求,通过填写《流转单》推送至政府“矛盾化解联动联调工作站”,再依据其性质、归属进行分级转办、分类交办,搭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实现基层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
警企联动——
从“单一管理”到“联防联控”
明集派出所建立警企联动机制,与企业签订警企联动协议,明确双方在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企业安全等方面的职责与义务,并依托“项目警长制”召开警企座谈会、建立线上联络平台等,确保信息畅通、企业需求得到及时响应。
明集派出所通过整合企业、单位的安保资源,帮助企业成立由2至3人组成的最小应急单元队伍,针对辖区治安特点定期对最小应急单元成员进行专业的应急培训和演练,确保他们掌握必要的应急技能。同时,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实现警保信息共享、矛盾联合处置,并借助派出所视频指挥室线上巡查、无人机空中巡查等方式,真正实现“内部先期处置”与“外围专业支援”的无缝衔接,有效提升了重点场所的安全防范水平。
警民联防——
从“单打独斗”到“群防群治”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明集派出所结合辖区治安实际成立“九小商圈合署办公室”,推行“十户联防”工作机制;建立“明和义警”、“明和小义警”、治保会等190余人的群防群治力量,积极配合“一村一辅警”参与巡逻防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并创新矛盾纠纷“码上报”微信小程序加强信息收集,实现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此外,持续推行“警网融合”机制,实现社区管理服务全覆盖,辖区警情同比下降37%,治安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月16日凌晨,明集商业街联防小组在巡逻过程中发现两名可疑人员在公路两侧徘徊,不时观察两侧停放的车辆。明集派出所巡逻人员判断两人有盗窃嫌疑,将情况向民警进行报告。当嫌疑人试图拉开轿车车门行窃时,联防小组迅速出击,一举将他们抓获,并移交公安机关。同时,派出所和村委各建立一本台账,派出所台账包括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的发破案情况、矛盾纠纷排查记录、安全隐患排查记录等;村委台账包括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村民反映的民生问题等内容。“两本台账”的建立有助于实现信息及时传递和共享,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多元联调——
从“末端兜底”到“源头治理”
今年4月,明集派出所辖区某村两家族因自来水安装问题发生纠纷。明集派出所依托辖区“矛盾化解联动联调工作站”进行调解,退休辅警、专职调解员张景运凭借38年一线调解经验,从情、理、法多方面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
明集派出所对排查出来的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矛盾纠纷,依据其性质、归属,依托“矛盾化解联动联调工作站”进行分级转办、分类交办。同时,按照村(居)民委员会先期调、矛调中心集中调、警民携手全力调、多部门一体作战联合调的“联调”模式,全力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坚持“一案一回访”,建立“电话回访+实地走访+群众评访”的“三访”机制,进一步巩固调解成效。(山东省利津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