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山东省滨海公安局基地分局坚持打防并举、宣教并重、综合施策,不断强化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力度,守护群众的“钱袋子”。2024年以来,辖区电诈发案同比下降49%,群众受损同比下降66%,擦亮了守护辖区群众幸福安宁的平安底色。
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完善机制
成立反电诈工作和防电诈宣传两个领导小组,建立完善领导包案、定期调度、指导检查、预警止付等7项制度,制定出台《基地分局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二十条措施》,全部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协同化督办。同时,注重加强与油田治安保卫部、老年服务管理中心、驻地街道社区联动协作,压紧压实反电诈属地责任和宣传教育主体责任,建立完善联合会商、信息共享、情况通报、宣传联动等四项机制,率先成立66家企业单位组成的“反诈联盟”,构建起基地分局牵头主导、各单位密切配合、员工群众积极参与的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新格局。
坚持重拳打击强化追赃挽损
积极探索“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反电诈警务模式,及时优化打击治理电诈犯罪技战法,不断提升案件侦办、追赃挽损能力水平,形成了基地公安反电诈工作品牌效应。去年以来共破获电诈案件12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1人,为辖区员工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00余万元。
加强专业力量,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分工,细化责任,突出绩效;同时,在办公环境、设备支撑、办案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支持,实现了反电诈工作研判、抓捕、起诉一站式闭环管理,最大限度提升了电诈案件侦办效能。
强化专业打击,断链破网同向发力,坚持每案必盯、每案必研,对受损50万元以上案件即发即研、双链双清,深挖境内转账洗钱、引流推广、人员招募等黑灰产业链,迅速落地核查、组织抓捕,严厉打击关联违法犯罪。近年来,共破获损失金额超50万元以上案件16起。2024年7月,辖区接连发生多起“冒充孙子”以被公安机关抓获需要“交钱赎人”为由诈骗老年人案件,该局全力盯办攻坚,一举抓获6名犯罪嫌疑人,挽回经济损失5万余元。
追赃挽损及时给力,坚持“破案打击、追赃挽损”同步推进,在办案初期,即对涉案资金流向进行严密追查,及时冻结相关账户。破获案件后,积极协调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机构,依法依规及时开展资金返还,3年来先后举办4次集中返还大会,累计发还被骗资金398万余元,赢得了员工群众的高度褒奖。
紧抓预警反制全力阻断发案
坚持“以快制快”反电诈理念,着力构建“事前技术反制、事中预警劝阻、事后资金按揭”三道防线。强化技术反制,加强电信侧、金融侧、网络侧三个层面技术反制,开展预警劝阻策略培训,全力做到“接警即止付”,坚决阻断电诈高发类案通道。2024年以来,有效拦截涉诈电话、APP、网站信息6万余条,成功拦截账户87个,阻止被骗资金250万元。强化预警劝阻,健全预警劝阻“快速响应”体系,构建“反诈中心统筹+银行管控+派出所见面+企业单位、网格员配合”的“四位一体”联合劝阻机制,4个派出所全部设立“反诈唤醒室”,缩短了响应时间,降低了预警后被骗风险。2024年以来,共开展预警劝阻3万余次、“见面”劝阻2000人次,劝阻成功率近100%。强化紧急拦截,督促辖区银行、通讯运营商,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严格内控管理、安全教育、制度落实;同时与辖区金融机构、黄金店铺协调联动、线索互通,进一步延伸发现电诈行为触角,力争在最短时间内为员工群众止损。2024年以来,共管控可疑账户383个,核查可疑线索1132条,成功止付被骗资金103万元。
创新宣教方式突出源头防范
将加强宣传教育、培树防诈理念、营造社会氛围作为反电诈“第一推动力”,抓实宣传载体,创新宣传方式,提升教育效果,全力压缩电诈犯罪活动空间。
大水漫灌,持续营造全民反诈氛围。以社区为主体发动“绿色风暴”全民防诈行动,与黄河路街道居委会共建“反电诈主题公园”,联合农业银行、电信部门不定期开展反诈宣传演出活动,在社会各界营造了浓厚反诈氛围。组建分局女警防诈宣讲队,每周五在人员密集场所轮流宣传,累计出动警力16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指导8000余名员工群众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充分发挥新媒体矩阵作用,创新推出“反诈365”日历、《漫话防诈一生无诈》原创文章200余篇,受教育员工群众近万人。
精准滴灌,创新开展防诈宣教方式,实时分析辖区电诈发案规律特点,区分受骗人员成分,组织开展重点单位、重点院校、重点群体、重点区域防电诈攻坚行动。组建20人反诈讲师团队伍,有针对性开展防电诈宣教活动160场次,及时召开辖区重点单位、居委会防电诈工作座谈会40场次,靶向施策,精准滴灌,成效显著。今年一季度,辖区电诈发案同比又下降40%,老年群体连续90天“零发案”,90%以上的企业单位和居民小区实现“零发案”。(山东省滨海公安局基地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