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烟台长岛公安分局开展“禁毒一堂课”主题教育进校园活动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公安 > » 正文

青岛李沧公安:多措并举打好反诈“组合拳”全力守好居民“钱袋子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吴昊 李登程)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不断翻新,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公安局李沧分局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在打击犯罪、预警劝阻、追赃挽损、宣传防范等领域持续发力,筑牢反诈安全防线,切实守护好辖区群众的“钱袋子”。
 
  重拳出击:全链条打击电诈犯罪
 
  面对诈骗团伙专业化、跨境化的趋势,李沧警方聚焦“杀猪盘”“刷单返利”等高发案件,开展“断卡”“净网”专项行动。去年年初,反诈中心深入研判案件线索,辗转多省,成功打掉一个为电诈集团开发诈骗软件的犯罪团伙。
 
  “近年来,随着公安机关‘断卡’行动深入,电诈犯罪团伙线上转移赃款成本大幅提升,开始雇佣‘车手’,进行线下资金转移”李沧公安反诈中心负责人说道。
 
  今年2月份,反诈中心接市民米先生报警,其通过快递将黄金寄往外省后,才意识到可能遭受电信诈骗。接到报警后,民警迅速赶赴收货地点,并在当地警方配合下,成功将再次取件的犯罪嫌疑人抓获,现场查获他人邮寄的黄金一包。随后,民警顺线将其上线捉拿归案。
 
  分秒必争:预警劝阻跑赢“洗脑”节奏
 
  “您好!我是反诈中心民警,您刚才接到的可能是诈骗电话!”这样的预警通话,反诈民警每天要重复上百次。
 
  “电信诈骗本质上是非接触式犯罪,受害人被‘洗脑’后,往往通过手机或银行转账,受害人遭遇电信诈骗后,只有及时快速提醒劝阻,才能保住其‘钱袋子’。”反诈中心民警说道。
 
  为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提升预警劝阻工作质效,李沧警方运用“外部合力”,联合银行、金店、快递、通信等行业从业人员,开展反诈培训,有效拓展反诈预警渠道;同时,反诈中心完善“短信+电话+见面”方式,对高危预警信息实行“秒级响应”,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今年3月份,市民吕先生到某银行网点办理取现业务时,银行柜员通过聊天发现吕先生存在异常,及时与反诈中心进行联系,民警立即赶到银行核实。经查,吕先生在网友的诱导下准备购买国际黄金期货,并以不支持线上支付为由,要求吕先生取现开展线下交易。经民警劝阻,吕先生幡然醒悟,避免了财产损失。
 
  刑事+民事:追赃挽损暖民心
 
  电信诈骗案件价值大,很多人被骗后,背负巨大的精神压力。李沧警方坚持“破案与追赃同步”,将追赃挽损作为反诈工作的重要一环,推动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双轨并行,最大限度减少群众损失。
 
  “去年我们在侦办一起电诈案件时,受害人分别将被骗资金转向梁某、周某的银行卡,虽然梁某、周某都是一级卡嫌疑人,但是经过我们调查,这两人均无法认定为帮信罪。”反诈中心负责人说道。
 
  为帮助受害人挽回损失,李沧警方多次研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向受害人出具“民事诉讼建议函”,民警按照诉讼流程,引导受害人在手机上下载“人民法院在线”APP,通过网上远程对涉案主体嫌疑人进行民事诉讼,成功追回赃款。此次胜诉判决是青岛警方首次通过民事诉讼帮助受害人追回赃款,为全市处理类似电诈民事诉讼案件提供了参考范例。
 
  截至目前,李沧警方累计出具了70余份“民事诉讼建议函”,有效回应群众诉求,探索了一条追赃挽损的新途径。
 
  全民反诈:筑牢“识骗防骗”防火墙
 
  反诈不仅看破案,更要看防范。针对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法不断更新升级的特点,李沧警方坚持反诈宣传跟着警情走,借鉴身边真实案例,分析不同案件易受害群体心理,探索创新反诈宣防策略,为人民群众捂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
 
  “百万扶贫款是骗局,天上不会掉馅饼!你在损失养老金的同时,甚至还有可能成为电诈集团的‘帮凶’!”
 
  这是反诈民警进社区针对中老年群体开展的一场反诈宣传,也是反诈工作的一个缩影。李沧警方以警网融合机制为抓手,将警力充分融入网格,通过“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场所、进单位、进景区”等“六进”反诈宣传,揭露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和诈骗伎俩,以案说法警示教育群众,让群众入耳入心。同时,李沧警方在辖区电子屏、宣传栏,布置宣传海报、标语、音视频,形成反诈宣传“抬眼可见、驻足可观”的浓厚氛围。
 
  “天下无诈”是愿景,更是责任。李沧警方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深化“科技+人力”“网格+警格”机制,携手全社会筑牢反诈防线。(山东省青岛市公安局李沧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