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枣庄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召开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高层 > » 正文

山东威海环翠人大:“站”“点”融合 让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郐雨珂)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人大常委会以制度创新为抓手,积极探索代表工作站与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融合发展路径,通过平台共建、队伍共融、机制共通的系统性举措,构建起“站点合一”的基层民主实践新格局,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提供有力支撑。
 
    区人大常委会精准选择鲸园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作为试点,创新采用“嵌入式”融合模式,在现有代表工作站基础上嵌入基层立法联系点功能,成功打造“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一体化平台。这一模式打破了以往两者分散运行的壁垒,实现了场地合建、平台共通、人员共用、资源共享的深度融合,推动代表履职与立法工作在同一平台同步推进、同频共振。
 
    平台一体化构建,夯实融合硬件基础,是站点融合的首要途径。区人大常委会聚焦物理空间与功能布局的协同优化,在代表工作站内专门设立法治议事厅、立法建议交流区,实现场所资源的物理集成。在空间布置上,立法调研所需的座谈桌椅、民意记录设备与代表接待群众的硬件资源高效利用,不仅增强了代表联络站的“法”元素,还强化了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联”功能。同时,依托“中心代表工作站+特色联络站+专业代表小组”的全域布局,将融合模式从试点向全区延伸,实现代表履职与立法联系阵地的全覆盖,打造出遍布城乡的社情民意“收集站”。
 
    队伍专业化融合,激活融合内生动力,是环翠区站点融合的核心支撑。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代表工作站+专业特色”理念,推动代表资源与立法专业力量深度整合。在鲸园街道试点中,29名人大代表根据行业特长组成精致社区、民生保障、法律服务等5个特色联络组,其中法律服务联络组的人大代表与法官、检察官及专职律师组成法律志愿者队伍,既承担群众纠纷调解工作,又负责立法意见的专业初审。借鉴上海等地经验,区人大常委会将所有驻站代表聘请为立法信息联络员,与立法联系点原有专家顾问形成互补,代表们依托日常接待群众的优势广泛收集民意,专家则对立法意见进行梳理,实现基层声音与专业判断的有机融合。
 
    机制协同化创新,保障融合长效运行,是站点融合的关键保障。区人大常委会重点构建三大机制破解融合难题:议题协同机制方面,建立代表议题征集与立法选题同步制度,将群众集中反映的物业纠纷、商圈治理等问题,同步纳入代表履职重点和立法调研范围,实现民意数据共享共用;闭环反馈机制方面,打造“群众意见收集—代表梳理研判—立法建议转化—办理结果反馈”的全流程,群众提出的意见经代表核实后,可直接转化为立法建议提交立法联系点,办理进度通过工作站实时公示;联动攻坚机制方面,针对基层治理难点与立法需求痛点,由代表联络站牵头“领题破题”,立法联系点同步开展专项调研。如围绕商圈停车难问题,代表走访130余家商户和310多户居民,提出“错时停车”建议,既推动治理难题解决,也为相关立法提供实践参考。
 
    截至目前,区人大常委会通过融合平台开展立法意见征集活动二十余次,参与多件地方性法规草案的意见征集,整理提交意见建议数百条,部分关于环境保护、劳动权益保障的建议被采纳。在基层治理中,融合平台累计调处矛盾纠纷130余起,帮助商户解决证照办理等问题150余件。(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