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侯海林 刘国伟)山东省济宁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以“四个机关”定位为引领,创新推进“七型”模范机关建设,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精准融合,促进立法、监督、代表工作和自身建设提质增效,为新时代济宁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扛牢压实主体责任,建设政治型模范机关
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济宁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建立“两张清单”“三级四岗”责任体系,实行台账式管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见行见效。济宁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健全机关党建工作机制,通过述职评议、专题会议、定期督导等形式,构建高效运转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落实体系。济宁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济宁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坚持和完善重温入党誓词、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建设机关政治文化,增强组织凝聚力。
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建设学习型模范机关
济宁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济宁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举办全市人大代表(干部)履职学习培训班,创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深化理论研究和学习成果转化。1项课题获得中国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年度课题立项,3篇成果获省级以上表彰,获评全市机关党建理论研究和创新案例一等奖2篇、二等奖4篇、创新案例2篇,1名同志入选全市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建设创新型模范机关
济宁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打造“情系民生、服务代表”机关党建品牌,通过代表“请进来”,机关党组织“走出去”和打造特色党支部,创新机关联系服务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互促,相关经验做法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刊发,入选第七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济宁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立足全省、面向全国,学先进、找坐标、树标杆,探索建立“一单一表一档案”监督机制,创新开展国有资产管理人大监督评价,深入开展“实施‘九大战略’人大代表在行动”“人大代表看城建”“双百双联”等主题活动,不断深化“和家亲”工作室创建,激发人大工作生机和活力。
依法履职服务大局,建设品质型模范机关
济宁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按照山东省人大开展“黄河水资源保护与集约节约利用”协同立法的要求,制定《济宁市节约用水条例》;制定全国首部大运河岸线保护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济宁市大运河岸线保护管理条例》,助力济宁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济宁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创新采取“小快灵”立法形式制定《济宁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若干规定》,及时有效回应群众意愿和需求。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寓监督于支持配合、协调沟通之中,与“一府一委两院”形成工作合力,有力有效服务全市中心大局。济宁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注重代表工作能力建设,高标准建成代表联络站178处,重点代表建议由济宁市党政领导领衔督办,服务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发挥作用。全国人大《联络动态》《地方立法动态》、山东省人大《情况交流》10余次推介济宁人大工作经验做法,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入选全国人大《地方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和使用典型案例》,中央和省级媒体70余次报道济宁人大工作。
文明创建凝心聚力,建设活力型模范机关
济宁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成果,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单位复查验收。济宁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健全机关群团组织工作体系,优化运行机制,常态化开展文明创建、法治宣传、义务植树、助学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彰显青年担当,贡献巾帼力量。济宁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组织机关干部参加济宁市直机关运动会、健步走等活动,举办全市人大系统职工运动会,进一步密切市县两级人大机关交流互动,增强全市人大系统组织力和凝聚力。组织参加“慈心一日捐”、“齐鲁润春蕾”、义务献血等活动,助力慈善公益事业。
严明纪律正风肃纪,建设勤廉型模范机关
济宁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以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健全精文简会、财务管理、公务接待和印刷审批等工作机制,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建设节约型机关。济宁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定期开展廉政教育,通过理论学习、警示教育、案例通报等形式提升干部纪律意识,在重要节点开展廉洁提醒。创新宣传载体,利用济宁人大网站、微信公众号、《济宁人大工作》等平台发布廉政文章,营造浓厚氛围。
文化浸润凝心铸魂,建设文化型模范机关
济宁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弘扬宪法精神,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建设机关法治文化。济宁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加强国防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保密教育,培育壮大机关国防文化、安全文化。组织党员干部到孔府孔庙、孟府孟庙开展政德教育,到济宁市廉政教育基地和市档案馆接受现场教育。定期开展纪法教育,举办廉洁书画展、经典诵读、好书推荐等活动。(山东省济宁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