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青岛市十七届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召开第十四次会议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高层 > » 正文

山东滨州人大:为了粮仓更丰盈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王美健)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粮食播种面积891.1万亩,粮食总产量38.81亿公斤,单产435.52公斤,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人均粮食产量达到全省的1.7倍、接近全国的两倍。2024年,全市粮食食品加工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6亿元,成为全国唯一粮食产业经济突破2000亿元的地级市。
 
    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离不开滨州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职能、依法护航粮食安全的履职实践。
 
    为更好保障粮食安全、让粮仓更加丰盈,滨州市人大常委会纵深推进“八个四工作法”,打出监督组合拳,综合运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进行专题询问、开展专题调研等方式,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聚力守好“齐鲁粮仓”。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拧紧保障粮食安全“发条”
 
    为摸清全市粮食安全工作情况,增强监督实效,滨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形成“1+2+N”工作模式,找准问题关键、提出对策建议。“1”是指由一名常委会副主任带队;“2”是指邀请专家小组、市政府牵头部门参加;“N”是指相关企业、人大代表等参与。在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推动下,相关部门开展自查,专家学者、人大代表到县(市、区)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座谈交流、讨论研究,找到当前存在的短板和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并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针对农业现代化程度需进一步提高、粮食产业化规模化水平偏低等问题,调研组提出加强对“大食物观”的研究、加强高标准农田管护利用、加快农业科技和农机装备的创新推广应用等建议。
 
    为精准确定监督重点,更好体现民意、汇集民智,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社会治理“全科大网格”、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三走三联”主题实践活动等渠道,及时准确把握群众所思所需所盼。对收集到的关于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意见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将粮食安全工作列入市人大常委会年度监督工作计划,推动群众所需所盼贯穿监督工作全过程。
 
    种子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良种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源头。今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对种子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对全市种业振兴工作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丰产丰收离不开灌溉保障。今年3月,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农业灌溉用水保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持续推动农业灌溉用水保障工作,守护粮食安全命脉。
 
    监督精准发力
 
    全链条守好良田、护好粮仓
 
    “作为农业大市,我们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方面有哪些举措?”“在落实好‘四水四定’原则的同时,要采取哪些措施保障粮食安全?”“如何解决农业设备损毁严重、不能正常使用的问题?”……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次会议和第11次会议开展的专题询问会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提问,市农业农村局、市城乡水务局等多个部门负责同志到会应询。
 
    为增强监督刚性,市人大常委会对专题询问现场进行了直播。针对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提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客观总结成绩、直面问题短板、明确整改措施,凝聚合力守好粮仓。
 
    为扛起守护粮食安全的人大担当,滨州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专题询问专项满意度测评和审议意见办理情况满意度测评,持之以恒监督推进,全方位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滨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满意度测评工作办法,对满意度测评依据、遵循原则、测评主体及对象、适用事项范围、测评方式、结果等次划分、成果运用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常委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向市委报告,向市政府及被测评部门通报。
 
    聚焦“急难愁盼”
 
    让“金点子”化作“金钥匙”
 
    今年,滨州市开展了“凝聚代表智慧赋能农民培育”主题活动,邀请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参加,召开座谈会20余场次,收集代表建议100余条,推动代表的睿智之言转化为工作的良策实招。
 
    聚焦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滨州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积极引导代表围绕粮食生产环节“提质增产”、粮食采收和运输环节“颗粒归仓”、粮食加工环节“吃干榨净”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助力粮仓更加丰盈。
 
    代表建议督办,关键在于督促推动、紧抓不放,确保建议落地见效。“我们在及时交办代表建议的基础上,对重点建议实行市政府副市长领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督办、专门委员会跟踪办。完善办理考核评价,坚持问时、问责、问效,强化办理责任,提高办理实效。对政府部门办理代表建议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当场公布。”滨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马俊昀介绍。
 
    针对加快补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短板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推动建设引黄、引河、引井“灌溉一张图”,大力实施小开河、韩墩等10处灌区改造,整治渠道300公里,改善灌溉面积172万亩,有力提升农业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能力。针对服务并发挥好农业科技特派员作用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推动打造农业科技人才高地,助力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粮食丰,仓廪实。在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推动下,滨州粮食产业结出硕果:滨州市成为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市、国家级粮食产业融合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全市粮食加工产业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小麦、大豆产业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从田间地头的科技耕耘到产业链条的深度延伸,滨州以粮食安全为底色,描绘出了“粮满仓、天下安”的生动图景。(山东省滨州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