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济宁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举行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高层 > » 正文

山东枣庄山亭人大:人大监督助力法治审批跑出“加速度”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陈继峰 吕德伟 庄晓玲)法治是政务服务的基石,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保障。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人大常委会通过精准监督和人大代表的务实建议,助推法治思维融入审批全链条,通过“法、智、优”三维创新,让政务服务的法治底色更浓、效率成色更足。
 
    人大监督筑根基规范审批强效能
 
    区人大常委会将行政审批服务纳入重点监督范畴,通过专题询问、视察调研等方式,推动审批服务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
 
    针对代表提出的“审批标准不统一、法律边界模糊”等问题,区人大常委会推动建立“审批事项清单化、法律依据标准化、操作流程规范化”制度体系,对审批事项梳理形成“法律条文+实施细则+操作指南”三级规范,明确38项高频事项的法律依据、申请材料和办理流程,指导编制《信易批·亭好办政策指南》。
 
    在风险防控方面,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参与重大审批决策的“法治会诊”,聘请法律顾问、业务骨干和行业专家,对工程建设、市场准入等领域的复杂事项进行法律研判,精准识别潜在风险,确保改革举措于法有据。代表们还深度参与“3+N”行政许可案卷评查,通过科室自查、交叉互查、专家审查三级把关,配套建立问题台账跟踪整改,目前已审查案卷40余件,发现并整改问题3个。
 
    智慧赋能促升级法治政务添活力
 
    “能否用技术手段让审批更便捷,同时严守法治底线?”面对人大代表的提问,山亭区政府积极行动,依托“城市大脑”平台升级“云服务”模式,打造高标准视频服务室,精选5人组建专业“云服务”团队。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编制云勘验事项清单,将31个勘验事项、112个子项纳入远程办理范围。截至目前,已开展云指导180次、云勘验36次,服务市场主体150余家,实现了效率与规范的双赢。
 
    为了让群众更好地理解审批政策,区人大常委会推动打造“线上课堂”,聚焦高频事项录制政策解读和流程演示小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让“审批知识掌上学、办事要点随时查”成为现实。
 
    针对企业起名难、审核慢的问题,在人大代表建议的推动下,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组建“法律专家+登记骨干+AI工程师”团队,依托DeepSeek开发企业智能起名AI小程序,将命名规则、审查标准、禁用词汇等嵌入程序,企业输入需求后3秒内即可生成几十个合规名称,一次审核通过率超90%,既解决了企业难题,又提升了登记效率。
 
    服务优化提质效法治营商惠民生
 
    “重点项目关乎发展大局,审批服务得跟上。”采纳人大代表这一建议后,山亭区政府创新推出“首席审批服务官”制度,为91个重点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通过现场办公、材料预审、流程优化等方式,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截至目前,已开展上门服务60余次,解决问题50余个,办结项目手续21件,审批时限平均压缩40%以上。
 
    在人大的监督助推下,山亭区建立存量公司认缴期限“3+5”调整机制,指导冠名“山东”的企业优化注册资金变更方案,成立专项小组规范减资流程,设立3名帮办专员提供“即来即办”服务,目前已办理注资变更业务1200余件,助力企业降低制度性风险。
 
    此外,为将信用信息查询嵌入审批流程,区人大常委会助推打造“1+4+N”“信用+审批”服务体系,推出“信易批”品牌,建设信用VIP室、绿色通道等4个服务阵地,推行“信用+告知承诺”“信用+容缺受理”等模式,用“一纸承诺”代替“一摞材料”,实现“信用越好、审批越易”的良性循环。(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