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陕西渭南临渭区朝阳路学校高质量发展纪实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访谈 > » 正文

济南钢城韩古寨觅踪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济南钢城韩古寨觅踪
    岁月留痕(朱玉富)
 
    一个山寨,一段历史文化,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时间的沙漏沉淀着无法磨灭的痕迹,记忆的双脚拾起历史的文明进步。我们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到韩崮山寨觅踪寻史,探访掩藏在大山顶上的历史文化。
 
    韩崮山寨,在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中施家峪村(也叫围子)以北的双峰山主峰。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安然沉寂,向世人默默展示曾经的鼎盛与辉煌。因为我们的突然造访,让沉静的山寨有了暂时人气,也许时间还没有忘记这里,经过我们每一个男女文友的不懈努力,我们其中五人率先攀上了陡峭的山顶,攀爬在刀削的山石弯路上,犹如自古华山一条路的感觉。站在山顶回望山下,双腿有打软腿的感觉,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眼晕吧。我与魏述波老师走在最前面,随后是齐鲁芽和徐勤国老师,走在最后的是稳爬不累的周慎宝老师。爬过陡峭山顶东侧走了20多米时就发现山寨的轮廓,再往里走就是我们今天要寻觅的韩崮山寨,只见整个山寨四周草木丛生,翠绿的柏树环绕;在微风吹拂下我们在山寨残墙断壁里,寻找着历史的足迹。在探寻中我们发现,该山寨呈现东西走向,山寨南、东、西三面为陡峭的山壁,在这里驻扎使人很难进入山寨偷袭。山寨的北面正对胡家宅村,除寨墙墙基处是陡坡外,有一段缓坡度地势,应该是往山上运粮运物和利于寨民逃跑的必经之路。整个山寨依山势走向而建,从沧桑毕现的寨围及房屋科学布局可见,彰显200年前山寨规划建设者的智慧与相学。
 
    据胡家宅村59岁村民赵常山介绍:“听父亲说,韩崮山寨,建设工期为三年,山寨盖房用石头都是西施家峪、中施家峪、东施家峪和胡家宅村的村民阖村而建。盖屋的石头全都是年轻人肩扛人抬,从周边的山上开采而来。山寨建成后,陆续有一百多户,300余人居住到韩崮山寨上。”
 
    沿着山寨的残垣断壁,仔细的寻觅,生怕一不小心就会丢掉一次历史的邂逅。走在前面的周慎宝老师发现了山寨的东北方向有一处山寨出入口,整个山寨门用山石砌成,分阶而上下,成梯形。高为2米,宽为1.5米。寨墙壁比石屋的墙壁宽,虽然比不上古城墙那么宽大雄伟,但也能想象出曾经的威武壮观!
 
    据说在清朝末年,临沂刘黑七、新泰陈三坎以寨子乡为中心,盘踞一方。为了保护家族,一韩姓大户人家修筑了山寨,并与高峪村、庙子村、罗汉峪村的山寨守望相助。
 
    搜寻中,我们在山寨的西南陡坡方向又发现了一处山寨进出入口,看地形应该是应急出口,在出口往里不远处发现用四块大石板砌成水池样的池子,看形状应该是山寨寨民蓄水池,蓄水不仅应急寨民的饮用,还可以预防火灾的备用。取水水源除了到山下水井里挑水外,平日少量用水要到山寨东面的娇女峰石壁下石窝里用水瓢舀水。这里壁水沥沥的石窝还常年蓄水,即使干旱天气也有水,不满不干,供鸟兽饮用。能在山顶有这窝救命之水,实属罕见,似专为居寨的寨民所备,成了天赐之水。因为山寨的房子全部是下石头、上茅草的建筑,所以万一造成火灾那将是致命的。在东北方向的乱石瓦烁里,笔者看到一块疑似“天宝寨”的石刻,虽然随着时间流逝和日晒雨淋风化剥蚀,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但我们依然能从字里,感受到此寨护佑寨防御能力。同时,也感受到当年兵荒马乱、被逼无奈纷纷离开家园,逃往山寨的的场景。当时匪患猖獗、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泚樾,不知山寨遭过多少劫难和经过多少炮火硝烟。
 
    小憩在山寨的残垣断壁上,仿佛看到每一块石头上都留下山寨寨民为守护这一方栖身之地洒下的汗水、泪水和热血,没有撤退可言,因为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最后家园。
 
    今年是反法西斯80周年,回顾党领导当地群众的历次对敌斗争史,若没有党的武装力量解救和保卫家园,消灭土匪和各种反动势力,这座山寨不会舍弃,不会成为被遗忘。看着乱石堆里长出的白杜娟、挺拔的柏树、盘根错节的野葡萄和那些叫不上名来的植物,他们都在各自展示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大自然是那么的包容和含蓄,能让万物生存并保留;历史是那么的无情却又那么的保守。站在山寨上极目眺望,南面的新泰金斗山、西面的莲花山、北面的葫芦山、东面的莱钢以及农民大片赖以生存的村庄和土地尽收眼底。因为山寨占据了四面的制高点,为瞭望周边敌情起到了重要的观察作用。
 
    韩崮山寨是这一方群山中的烽火台和瞭望哨,是周围其他山寨的瞭望哨和信号塔,由于周围视野开阔,周围十里几十里有队伍穿行,都会发出信号,让临寨和村庄加强警戒严防死守,以免使敌偷袭破寨。即使在共产党领导下,寨民走下山寨,与敌人展开巷战游击战,韩崮寨仍然担负着瞭望哨的职责,为周围村庄预警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解放军,以防敌人占领山寨,据寨顽抗,逐步将山寨拆毁。可见不同时期的筑寨或毁寨,都是为一方百姓的安全而定夺。
 
    漫步山寨之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山寨的历史就是劳苦大众的奋斗史,也体现着我党在着一方热土上的辉煌革命历程。石屋废墟,用石板砌成的蓄水池,被风化成黑色的石头,处处印证着岁月的痕迹。历史的烟尘里,只留下那些残垣断壁,在慢慢诉说一个久远的故事,诉说一段历史承载的记忆。
 
    随着岁月的更迭终将被历史掩埋,曾经战乱的那个家,一起随记忆慢慢走远,被历史封尘。不忘国耻,警钟长鸣。
 
    作者:朱玉富,山东济南钢城区